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大唐气象百度百科 > 第21章 血战辽东唐太宗亲征高句丽下(第2页)

第21章 血战辽东唐太宗亲征高句丽下(第2页)

江夏王李道宗提议:“高句丽出动全国兵力阻击我们,国都平壤定然空虚,愿借给臣五千精锐,臣将一举倾覆其根本,这十数万之众自会不战而降。”

太宗不愿冒险,没有采纳。派人欺骗高延寿:“我因你国权臣弑杀国君特来问罪,至于双方干戈相向并非出于我的本意。我军进入你们国境无粮可吃,这才夺取数座城池就食。等到抓住首恶,这些城池一定交还你们。”高延寿信以为真,放松了警惕。

入夜时分,太宗命令李世积率步骑兵一万五千人,于安市城西侧高地列阵,从正面冲击高句丽。

长孙无忌带精兵一万,自山北峡谷迂回到高句丽后方。

太宗亲率四千步骑兵,携带战鼓、号角、旗帜,登上北山。

敕令各路军队以鼓声为号,共同向高句丽发起进攻。

高延寿看到李世积布阵,正要出兵对决,阵营后方突然烟尘四起,长孙无忌带着万余唐军杀奔过来。

太宗站在山上看到长孙无忌迂回到位,立即命令士卒擂响战鼓,高张旗帜。

各路唐军听到进攻的号令响起,从不同方向呐喊着冲向高句丽阵营。高延寿大惊失色,想要分兵抵御,无奈阵形已乱。

就在此刻,天空中突然惊雷四起,电光里但见一员唐军小将身披豹服,手执长槊,呼喝着纵马驰骋,所向无敌。太宗赶忙询问身旁将领,得知他是刚刚从军入伍的薛仁贵。

高句丽在悍不畏死的唐军面前全线瓦解,被斩首两万余级。

战后,太宗让人召来薛仁贵,当即将其拔?为正五品的游击将军。

高延寿带着残部逃入山中固守,被唐军包围。长孙无忌派人拆毁沿途桥梁,彻底切断了他们的退路。

六月二十四日,无计可施的高延寿、高惠真,率领所部三万六千余人请降。

他们跪伏于地,膝行着来到太宗面前叩首请罪。太宗威严的说:“尔等东夷少年,只会在海边跳梁逞凶,至于摧坚陷阵,哪里比得上老夫。今天你们还敢与天子交战吗!”众人额头触地,无言以对。

太宗从中挑选了三千多名酋长,授给他们武将官职,迁入内地效力,其余人一律放归平壤。这些降卒们感激涕零,高举双手欢呼万岁!

至于一并归降的三千多靺鞨部落士兵,太宗恼怒他们背叛大唐助纣为虐,令人全部活埋。

此役,俘获马匹五万、牛五万、铁甲万余套,其他器械不计其数。

高句丽举国惶恐,后黄城(辽宁沈阳南)、银城(辽宁铁岭南)守军仓皇撤离,数百里内难觅人烟。

太宗让人用驿马传书后方报捷,在给高士廉的信中不无得意的写道:“朕做大将,表现还行吧!”

七月初五,太宗将大营调整到安市城东侧山岭。十三日,下令将捐躯的唐军将士临时掩埋点逐一标识清楚,以便返回时带回国内安葬。

七月二十二日,任命高延寿为鸿胪卿,高惠真为司农卿。

【11】安市攻坚受挫

与此同时,海路统帅张亮命令全军弃船登陆。

进至营州都督张俭作战区域,抵近建安城(辽宁盖州市东北)下。营垒还没修好,高句丽已掩袭而来,军中一片骚乱。

张亮素来胆小怕事,此刻吓得瘫倒在行军床上说不出话来。将士们却误以为是主帅沉稳不惧,扰乱的军心竟然稳定下来,在各自将领的组织下与高句丽展开激战。行军总管张金树擂鼓助威,击退了高句丽。

安市城(辽宁鞍山市海城营城村)坚固险峻,太宗与李世积商议:“安市城主善于用兵,且占据地利之险,短期内难以攻下。而建安城兵力薄弱存粮较少,如果我们出其不意,定可攻克。你可先攻建安,打下建安,安市必会成为囊中之物,这就是兵法中所讲的‘城有所不攻’。”

李世积答:“建安在南,安市在北,我军粮食全部存放在辽东(辽宁辽阳老城)。如果越过安市攻打建安,被敌切断粮道怎么办?不如先集中兵力攻下安市,再取建安就容易了。”

太宗说:“我任你为将,怎能不用你的计策。只是千万不可误我大事!”

安市守军望见太宗旗帜,登城鼓噪谩骂,太宗大怒。李世积请求城破之时,将城中男女全部活埋。消息传进安市,守军更加顽强,唐军被阻于坚城之下久无进展。

高延寿、高惠真奏请太宗:“我们既已委身大唐,不敢不奉献忠心,希望天子早日大捷,我等好与妻子团聚。安市城内人人拼死,无法轻易夺取。乌骨城(辽宁丹东凤城市东南)守将年老昏聩,如果我们绕过安市挥师攻打,早上赶到晚上就可攻克。到那时其它沿途小城必会望风披靡,然后夺取他们的粮食向东南挺进,平壤必然无法抵御。”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