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尽管敌人难以对付,还是要迎难而上。易风一向不畏惧挑战,若是连尝试都没有,便轻言放弃,那也不符合他的性格。
更何况,一旦此战获胜,就能一举摧毁魏国,并使楚、齐、燕三国元气大伤,甚至可能一蹶不振。这样灭掉楚、齐、燕三国将变得更加轻松。凭借秦军的强大战斗力和他的指挥能力,即使面临三比一的劣势,他依然有底气奋力一搏。狭路相逢勇者胜!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究竟结果如何,尚未可知。为此,易风继续派出大量探子,获取关于魏军、楚军和齐军的详细信息。他命令部队驻守城中,做好防御准备,以防敌人突然发起进攻。
在未完全掌握魏、楚、齐三国的军力情况前,易风不会贸然行动。毕竟,如果在尚未查明敌人数量的情况下就率领大军出击,这是极为不明智的做法。更何况,这次敌军人数众多,明显超过秦军,并且燕军也可能随时加入战斗。如果此刻出兵,很可能陷入被四面围困的不利局面。
这一次的战斗与以往攻打小型城池完全不同。以往的城池中敌军人数有限,最多只有一万人,易风只需带领大军直冲就能解决问题。然而现在,敌军不但占据数量优势,还在地理上占据有利位置。倘若贸然迎击,极其危险。
即便他本人刀枪不入,但他的近三十万秦军呢?这场战役中,他虽能安然无恙,然而他手下的这些将士又能有几人得以幸存?
所以,此次战斗必然要打,但不能再仅凭蛮力。虽然魏、楚、齐、燕四国联盟的整体力量强大,但它们也有薄弱之处。因为四国不是一支统一的军队,而由四支不同的大军组成,因此不可能真正做到齐心协力。各自指挥官也可能有所顾虑,内部或许存在矛盾,甚至出现各自行事的局面。
相比之下,易风率领的秦军却能做到高度一致,听从指挥。而这正是秦军的优势。假如四国的大军无法实现有效的联合作战,其实际战斗力必然大打折扣。
真正的强大,源于士兵们之间的相互配合和协同作战,这也是小规模精锐部队能够击败更大数目零散敌军的关键所在。
因此,易风现在只能等待时机,逐步寻找各个击破的机会。
当然,易风也不能无限制地等下去,因为他们现有的粮草只能维持半个月。
此外,如果他们一直固守城内不外出作战,那么四国联军肯定会设法切断他们的补给线。
到时候,失去粮草供应的他们会不得不撤退。
不过,四国联军的情况也好不了多少。与易风的军队相比,他们的人数更多,这也意味着每天的粮食消耗非常庞大。
于是,数以十万计兵力的大战一旦爆发,物资、人力以及财力的消耗都将达到惊人的地步。战斗不仅仅是士兵之间和人数上的较量,更多的是综合实力的竞争。
如果国家的底蕴不够强大,甚至**动大规模战役的能力都没有,更别提赢得战斗了。
就如同历史上长平之战的例子:最初廉颇采用坚守防御的策略,和秦**队僵持了三年之久。但这长期对抗几乎把赵国的经济拖垮。
正是由于国库耗尽,**想尽快结束这场战争,再加之旁人唆使,最终决定罢免廉颇而启用了赵括。
然而,赵括操之过急,希望快速解决战斗,反而造成了最终的失败。要知道,当时他面对的是白起这样的名将,失败也并不算意外。
假如仍然按照廉颇坚守计划进行,或许那场大战的损失不会如此惨烈。然而,赵国那时候的实力已不及秦国。
若非后勤和粮草的问题,易风是非常想继续和这支联军对峙的。因为他所指挥的军队仅有三十万人,消耗自然较少。
且秦国在击败了赵国与韩国之后实力大大增强,即使在这样的对峙之中坚持上三年五载,也是可以轻松应对。
届时,联军一方很可能难以坚持,被彻底击溃。然而,这一情景的发生前提在于四国联军是否同意坚守。
一天以后,燕军统帅将渠带着他麾下的十五万军队抵达大梁,并和其他三路联合军队完成了汇合。
十五万的大军中,大部分由骑兵组成,其中更是包含有精良的辽东兵。为配合这支部队的特长,他把军队驻守在东部的平坦地区,方便和齐军互相照应。
这样一来,在面对任何秦军攻击时,他们可以即刻前往救援。这样,总共包括六十万大军在内的联合作战体系得以建立。
此外,来自魏国的魏武卒、齐国的技术武士,楚国的申息军和燕国辽东部队中的最精英队伍均已集合完毕。
这些都是各自国家里最为强大的主力兵团。
很明显,这一次他们对易风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几乎把各国最为精锐的部队都派遣了过来。“将军,燕国的部队已经到达,并安营扎寨在与齐军相邻的一片开阔地带。”
秦军的情报人员刚刚带回这一消息并汇报给易风。易风听了报告后,走到悬挂的地图前,在上面标出燕军扎营的位置,眼睛不禁亮了一下,嘴角泛起一丝自信而优雅的笑容。
喜欢大秦:我融合兽魂后无敌了请大家收藏:(www。xiakezw。com)大秦:我融合兽魂后无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