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免费阅读 > 第117节(第2页)

第117节(第2页)

手推车?

你试试推两千里路有多难,有多辛苦?

再说了,推车的人也是需要吃饭的,运了三袋米,去的路上吃了一袋,到北京扔下一袋,剩下一袋子还得留车上,就指望这袋子米回去路上换点大饼吃了,全给了北平,咋活着回去?

哦,给钱也行。

啥?

一两银子?

坑人也不至于这样坑的吧?

两千里路,你就给我们一两银子?

欺负老实人不是?

那位也为难,你们总共就运来两石米,你还想要多少?

两石米,一两银子,就这价,总不能让我贴本买吧。

官员苦涩,农夫苦涩,大明也苦涩。

陆路运输短时间输输血还行,要是天天输血的话,能长久也是医学奇迹了……

陆运搞不定,那就水运吧。

古人经常提的漕运,便是水运。

漕运用大船走,一船一船的拉粮食,载货量高,速度快,用工少,多好。

可关键是:

不通。

严格意义上来说,是不太通。

说起大运河,不能不提隋唐宋元。

隋炀帝被人骂了几千年,但只凭着开凿京杭大运河的功绩,也应该给他发个奖状。

正是因为京杭大运河的存在,才有了南方经济中心服务于北方政治中心的格局,才有了中国大一统,南北并联,无法切分的版图。

隋炀帝上位后,迁都洛阳,为加强对江南地区的控制,同时为转运江南物产于洛阳,于大业元年(公元605年)下令开凿洛阳到江苏清江约两千里的“通济渠”,通济渠的开通,直接沟通了黄河与淮河。

大业四年(608年)开凿从洛阳经山东临清至河北涿郡长约两千里的“永济渠”,永济渠与广通渠贯通。

大业六年(610年),开凿江苏镇江至浙江杭州长约八百里的“江南运河”。

至此,洛阳至杭州长达三千四百余里

的河道贯通。

唐宋时期,运河各段的名称虽然变来变去,但总归是起名字的爱好问题,总体上来说,大运河的主要河段、格局、走向,并没有太大的改变。

加上唐宋皇帝都懒,觉得大运河能用就行,偶尔拨点款,疏浚、维护下就够了。

但在北宋晚期,随着宋金之间的对峙,战乱不断,都没钱打仗交保护费了,哪里还有钱去修河?

在这个时期,大运河的河道维护已然难以为继,巷道不断淤积,航运出现了中断。再加上黄河数次泛滥,淮河以北的大运河河道会冲断,一些河道更是堵塞无法使用。

到了元代,这些蒙古人选择大都(北京)为首都,他们虽然是游牧民族,可毕竟来到了中原,总不能将所有地都种上草,天天牵着羊去放牧吧?

再说了,总吃羊肉也不是个办法,米饭多好吃,把南方的大米运过来,供应朝廷。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