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子俩又坐着说了一会话,新明宣才告辞离开。
会试又称“春闱”,一共三场、九天。从二月九日开始到十五日结束,每三天为一场。这次考试是由礼部主持的,地点就设在京都的礼部贡院。
新德泽也是进士出身,对会试这些东西都很熟悉,临行的前一晚仔细的给儿子说了些注意事项。
自从过了年后,新家上下都特别重视新明宣的这次考试,整个新府每日里都静悄悄的,就怕耽误大少爷进学。
二月九日,卯时刚到,天还黑着,新明宣便起了床,收拾整齐后往“念慈苑”去。
新老太太特意开了祠堂,让这位庶长孙进去拜了拜。意在能得到祖宗的保佑,高中进士。
大房二房的人都到齐了,被品儿抱着的新明扬,被秦氏牵着手的新荷,连小胖子新明维都被李氏抱到影壁这里、来送新明宣。
新德泽看着儿子上了马车,忧心忡忡的,只怕他不能高中。
“大哥,宣哥儿才十四岁,是这期考生里面年纪最小的了。就算不中,又有什么关系,当历练也是好的。”新德育劝着大哥:“宣哥儿十三岁考中的举人,虽是末尾,却也是他这一辈的翘楚了……少年举人能有几个?”
新德泽叹了口气,说道:“也罢,看他的造化了。”
礼部的贡院大约是刚修整过,很是气派,共三进门。新明宣刚踏进去就看见第一进红色的门匾,上面写了两个黑色的大字——贡院。两边也挂了红色的纸灯笼。
他和众考生一起,迈过第三进门,才算进入了考场。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号,约长五尺,宽四尺,高八尺。正上方有一个小窗,方便呼吸和发放考卷用。里面放的有木板,可以当书桌或床铺。等考卷发现来后,小号的门就被人从外面关起来了。
考试的项目和乡试是一样的,有四书、五言和八韵诗、五经以及策问。考题则是由礼部尚书和其他的主考官一起出。
吃喝拉撒睡都在这小号里,九天之后,新明宣脸色蜡白地出了考场。回新府后,他勉强和站在府门外的众人说了几句话,拜过父亲、母亲,就急匆匆地回了“墨竹轩”。
孙婆婆看他一脸尘土的进来,极有眼色的吩咐院里的丫头烧热水来,喊了大少爷贴身的书童、小厮进西厢房服侍他洗澡。
等一切妥当后,新明宣换了干净的衣衫,吃了碗燕窝粥,才往“凌雅阁”去。果然父亲、母亲、二叔等都在。
新荷正坐在父亲的书房里吃糕点,听小厮报说,大少爷来了,忙振奋精神往门口瞧。大哥穿着崭新的绯色直缀,腰间挂了玲珑玉佩,好像又长高了些,看起来十分的俊朗。
“见过父亲,母亲、二叔、二婶……”新明宣跪下行了大礼。
新德育上前一步,把他搀了起来:“好孩子,辛苦了。”
新德泽看儿子形容憔悴,忙吩咐小厮端茶水来。等他在圈椅上坐了,才问起考试的情况。
新明宣大致说了一些,又把自己策论的文章默写给他看。
“……倒是很中肯。”新德泽看了一会,也拿不定主意能不能中榜。他决定找府里翰林院的李先生给看一看。
“不错,写的有理有据,文采也可。中前八十名应该没问题。”李先生摸着白胡须,说道。
能进前八十,金鸾殿上面圣再不出意外、基本就是进士了,这很不错。新德泽兄弟俩一听,心放到了肚子里。新老太爷还在世时,常教育他们,书香世家最要紧的就是进士出身。如若三辈里没出一个进士,这门庭也就算败了。
到了发榜这一日,新德泽特意休憩在家,派遣府里最得力的小厮出去打探,众人一起聚在“念慈苑”等消息。
临近午时的时候,小厮跑了进来,上气不接下气地:“大老爷……大老爷……”
“说话啊。”新德育先急了。
“大少爷会试……第五十九名。”
正房里安静了片刻,随即便哄的一声炸开了锅,大少爷上榜了。
新明宣也赫然,他以为自己中不了的,毕竟策论那篇文章写得不好……发愣归发愣,反应过来,立即拜了新德泽和秦氏,然后去给新老太太磕头。
新德泽笑着看着庶长子,一脸的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