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天才美术学校 > 第91章 宋徽宗要当作者(第1页)

第91章 宋徽宗要当作者(第1页)

9李科来京两天后。

汴京城便疯传了一样东西。

人们纷纷拿着一份邸报一样的纸在看,有的人看得津津有味,有的人看得嗤之以鼻,甚至引了皇城司的人来调查这类同邸报一样的东西是不是泄露了朝廷机密。

后来,皇城司的人发现并没有,他们查出是汴京城西一家小小的南方商行——荣发商行,制作印刷的。

知道此事的李科,现在正坐在客栈的案前,奋力创作,桌上散落着各式各样的稿纸和笔墨,他画着的是正一个新的模版以及下几回的三国演义章节。

自第一期报纸在杭州问世并迅速传播开来后,李科的名字与这份横空出世的邸报一样的报纸便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成为了人们茶余饭后热议的话题。

汴京这座北宋的都城里的人也纷纷对报纸上,那几个名字感到好奇起来,对其背后的创作者充满了好奇与猜测,而文人阶层更是对李科那名字多多少少了解起来。

不管内容如何,他们也不得不惊叹于其中的新颖与大胆,而这一切,都都将传到那喜好新鲜事物的爱玩乐的那位在艺术与文化上有着极高造诣的帝王的耳朵里,他对于新鲜事物的兴趣总是超乎常人。

当他从侍从手中接过这份报纸时,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与好奇。

他高超的艺术鉴赏水平,一眼就看出报纸的排版布局,文字与图像的搭配,都透露出一种前所未有的创新与活力,与他平日所见的官方邸报截然不同。

尤其是那后面的三国演义的绘画,简直是现在从未所有的风格!它还搭配了文字,让人一看就懂,做到字画合一的境界。

那张轻薄的纸张轻轻滑落在龙案之上,宋徽宗轻轻拾起,目光掠过其上密密麻麻的字迹,随即缓缓放下,转向一侧侍立的随从,语调中带着几分好奇与玩味:“此等新奇之物,莫非便是那李科之手笔?”

侍从闻言,连忙躬身,语态谦卑而恭敬:“陛下圣明,确是李科所办之报纸无疑。”

宋徽宗闻言,嘴角不禁勾勒出一抹浅笑,眼中闪过一丝兴味盎然。李科这个名字,于他而言并不陌生,早前的风言风语中,便时常能听到这位民间才俊敢于以笔为剑,直刺时弊的英勇事迹。而今,这份报纸的出现,恰似一枚实证,将那些流传于市井巷尾的传言,一一印证为真。

“有趣,委实有趣。”宋徽宗低声自语,言语间满是对这位民间报人的赏识与好奇,随即他轻轻一挥衣袖,吩咐道,“速速召李科入宫,朕倒要瞧瞧,是何等人物,能有此等胆识与才情。”

不久之后,李科接到了那道沉甸甸的入宫旨意,宛如命运之手轻轻拨动了他人生的琴弦。

他的心湖泛起了层层涟漪,一半是忐忑不安,如同即将踏入未知深渊的旅人,面对着至高无上的帝王,每一丝思绪都需谨慎斟酌;

另一半则是难以抑制的激动,如同辛勤耕耘的农夫终见作物抽芽,他的作品,竟能穿越重重喧嚣,触及那九天之上的目光。

他细细整理着衣衫,每一道褶皱都蕴含着他对这次会面的重视与敬畏。步伐中带着几分不易察觉的颤抖与满腔的热切期盼,他缓缓跨过了皇宫那威严而沉重的门槛,仿佛穿越了时间的长河,步入了一个截然不同的世界。

宣德殿内,宋徽宗端坐于龙椅之上,身形挺拔,正襟危坐,那双深邃的眼眸仿佛能洞察人心,锐利如炬,静静地审视着下方跪拜的李科。李科跪伏于地,额头微垂,心中却如鼓点般急促跳动,他试图从那高高在上的帝王眼神中捕捉一丝线索,揣测这位君主意欲何为,又藏着怎样的心思与考量。

这一刻,空气似乎凝固,时间缓缓流淌,两人的命运,在这一刻悄然交织,等待着未知的展开。

李科,你可曾揣测,朕缘何将你召至这金碧辉煌却又空旷寂寥的大殿之内?”宋徽宗的声音在殿内回荡,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威严,又夹杂着一抹对未知的好奇。

李科心中猛地一揪,随即稳了稳心神,恭敬答道:“微臣愚钝,实难揣测圣意。但斗胆猜测,或许与微臣所主编的报纸有些许关联。”

宋徽宗闻言,嘴角勾起一抹淡淡的笑意,轻轻颔首。“正是为此报而来。朕览之,内容别具一格,见解犀利独特,实乃文林中的一股清流,佳作无疑。你可知晓,此报在汴京已是议论纷纷,掀起不小波澜?”

李科闻言,心中稍安,他知道自己的作品得到了认可,这是对他最大的鼓励。他恭敬地答道:“微臣惶恐,只愿能为陛下分忧,为百姓发声。”

宋徽宗闻言,眼中闪过一丝赞许。“你既有此心,朕便放心了。朕听闻你善于言辞,敢于直言,今日便想听听你对这报纸创作的想法。”

李科深吸一口气,整理了一下思绪,开始讲述起自己对报纸的看法与愿景。“微臣认为,报纸之所以能够受到百姓的喜爱,是因为它能够及时传递信息,反映社会现象,为百姓提供一个发声的平台。微臣所愿,便是通过这份报纸,让更多的人了解社会,关注民生,共同推动社会的进步。”

宋徽宗静静地听着,不时点头表示赞同。他深知,在这个信息闭塞的时代,能够有这样一份敢于直言、勇于担当的报纸,实属难得。而李科,正是这份报纸的灵魂与核心。

“你的想法很好,朕很欣赏。”宋徽宗说道,“不过,报纸要想长久发展,还需有稳定的支持与引导。朕决定,让你的报纸在汴京也设立发行点,并命你连载自己的文章,以你的见解与才华,为朕的臣民提供更多的思考与启示。”

李科闻言,心中激动不已。他深知,这是宋徽宗对他的信任与重托,也是他实现心中理想的绝佳机会。他连忙跪谢道:“微臣感激不尽,定当竭尽全力,不负陛下厚望。”

宋徽宗满意地点了点头,随即吩咐侍从为李科准备笔墨纸砚,让他当场写一篇文章,以展示其才华。李科欣然领命,提笔挥毫,不一会儿,一篇关于社会现象与民生改革的文章便跃然纸上。宋徽宗读后,大为赞赏,连称“佳作”。

自此以后,李科的报纸在汴京也设立了发行点,并受到了宋徽宗的大力支持与推广。他的文章,以其独到的见解与深刻的思考,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与赞誉。而李科本人,也从一个民间报人,逐渐成长为了一位在朝堂之上也能够发声的文人墨客。

这份报纸,不仅成为了李科实现心中理想的舞台,更成为了北宋时期社会进步与变革的推动者。它见证了李科与宋徽宗之间关于艺术与理想的对话,也见证了那个时代人们对于自由、平等、正义的不懈追求。在历史的长河中,这份报纸与李科的名字,将永远被铭记。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