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我不是袁术 御炎 > 第56章 烈日灼身的袁绍(第2页)

第56章 烈日灼身的袁绍(第2页)

而袁树这个异军突起之辈出身自汝南郡,与颍川接近,同为天下文脉所在之地,颍川的士人们和汝南的士人们之间本身就有很多来往或者姻亲关系,更遑论汝南袁氏这种超级家族。

第七代核心子弟袁树在关西搞东搞西,名声极大,年纪小小就开创自己的学术派别,注解《孟子》,以致良知、知行合一为核心构建学术体系,在关西之地得到了正式认可。

虽然说从西汉到东汉,汉帝国的学术核心逐渐从关西转移到了关东,关东士人也逐渐开始轻视关西士人,可是破船还有三千钉,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能在关西学术界得到正式认可,也实在是不容易。

马融、法真等学者在整个学术界都有很大的名望,也有很多关东士人前往求学拜访,他们的认可对于关东士人来说,不是不能接受的。

更何况袁树才那么点点年纪,还没成人,就已经被认可为经师,自己的学术体系也初步受到认可,经受住了两位大宗师的考验。

这莫不是天才?

咱们各家都把各家的子弟吹得天花乱坠,真实情况咱们自己也知道,可是……你家真的出了一个天才?

真天才?

士族高门们集体震动,到处搜寻袁树的事迹消息,找寻《孟子解诂》手抄本,研究袁树提出来的学说,研究《孟子解诂》,想方设法的要搞清楚这个事情到底是不是真的。

一番研究下来,他们发现,这个事情还真是真的。

袁树确实有自己的一套东西,自成体系,逻辑严密,言之有物,还有方法论和实践成果,甚至还推出了自己的形象代言人——虞舜。

好家伙,今文学派推孔子,古文学派推周公,你小子直接超级加倍,推虞舜是吧?

眼下这个学派规模不大、影响尚且有局限。

可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一个学术团体该有的东西都有了,接下来就是向外推广、扩张、增加影响力,一套组合拳打下来,天下格局大概就要变了。

以袁氏家族的政治人脉和资源,再加上袁树这个真天才,简直就是如虎添翼啊!

袁氏家族已经牛逼了六代,难道第七代人还要继续牛逼下去?

甚至更加牛逼?

颍川郡那些自视甚高的士族高门对此都十分惊异。

与此同时,也有一些人感觉到袁树这家伙捣鼓出来的这个《孟子解诂》和他的致良知之学有点意思,看上去像是那么回事儿,虽然没有公开给袁树说什么好话,但是私下里倒是研究起来了。

颍川荀氏、韩氏、钟氏、赖氏、方氏、庾氏、繁氏等各大士族高门都有对袁树的学说感兴趣的族人,纷纷私下里研究、交流,一时之间,士族子弟社交之时谈论《孟子解诂》成为时尚风潮。

这个消息传到了汝南,为袁氏族人所知。

袁氏族人且惊且喜,对此感到非常惊讶。

那些之前被袁树顶撞过的族老得知袁树的学说成为颍川士族的流行风尚之后,也没有继续说袁树的坏话,反而说起了袁树的好话。

对于袁树一直念念叨叨要改名字的事情,他们似乎也没有那么多的反对情绪了,反而说袁树是有自己的主见,这是好事,是可以兴旺家族的事情。

袁树的兄长袁基得知此事,大为感叹,连连表示自己的弟弟在读书学习这种事情上远远超过了自己,认为将来能够兴盛家族的不是自己,而是弟弟袁树。

袁绍倒是怒火中烧,又是羡慕又是嫉妒。

得知袁树名扬关西、成就伟业,他直接把自己的桌子给踹碎了。

他从小就和袁树关系不睦。

当然这也不是袁树主观上的因素。

袁逢和袁隗的大哥袁成去世的时候没有儿子,而当时,袁逢的庶子袁绍正好出生,家里人一合计,干脆就把襁褓里的袁绍过继给了袁成传承香火。

从宗法上来说,袁绍就此成为了一个刚出生就没了爹的可怜孩子。

袁逢对此当然是心怀不忍与愧疚,所以在将近六年的时间里,袁逢连带着袁隗都对袁绍是关爱有加,那段时间里,袁绍就是大家伙儿的心头肉。

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袁树开始展现出不同寻常的风采之时。

袁绍比袁树大了三岁,在袁树发动【两岁明句读、三岁读经典】的天赋技能以后,袁树就成为了长辈们关注的焦点,原先的焦点袁绍就逐渐被边缘化了。

袁绍哪里受得了这种落差?

一开始,他也努力读书,努力搞事情,但是努力在天赋面前的无力感还是很快击垮了袁绍。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