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袁世凯最近的心情不错,大总统总算是名正言顺了。接下来的事情,虽然有顺利和不顺,但是总的来说正在朝着一个比较好的方向发展。现在的关键是,如何赢得大选,真正意义上的掌握内阁。
此刻的袁世凯,正在与历史一位大名鼎鼎的任务座谈。这一位叫梁启超,字卓如。如果你再熟悉一点历史,会知道梁启超的脑门上,贴着一串金光闪闪的标签。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家和史学家,还是著名学者。
这么一个人物,可以说是影响力足够了。如果在往前追溯,戊戌变法的主要参与者,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先驱人物。
袁世凯对于梁启超寄予厚望,由梁启超合并几个党组成的进步党,作为本次大选呼声很高的一个热门出现,也是梁启超与袁世凯合作的重要的政治资本。
有人对梁启超有个很简练的评价:志大惜身。不去考证这个说话,历史上据说第一个在文章中使用了“中华民族”一次的人,正是此翁。
梁启超曾经是君主立宪派的领军人物之一,现在共和了,也不敢寂寞,要在政治舞台上翻滚。好吧,这个时代大多数文人,都是有政治理想的,这跟传统的儒家入世的说话一脉相承。中国人,读书就是为了做官!其实在确定共和体制之前,梁启超还在主张君主立宪。
梁启超与袁世凯的合作。自然是希望在大选中胜出。梁启超也确实是一个很有影响力的人物,然而时代变了,他的那一套已经过时了。这一点,梁启超是肯定不会认账的。即便在未来的历史中,此翁在政坛碰了一个头破血流,似乎也有着痴心不改的意思。
在日本,梁启超发表了《中国立国大方针》一文。对辛亥革命的意义作出充分肯定并提出一个共和政治的方案。方案有利于文人执政,限制总统的独裁,防止各省独立与分裂。梁启超对革命动乱的预言及理论分析。也是革命共和派所共同关心的问题。因此,他提出的政治方案得到革命派及原立宪派绝大多数人的赞成,成为共和政治的指导原则。从而赢得革命共和派上层的普遍好感。他主张建立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的主张,袁世凯暗自叫好,孙中山亦对方案由衷地欢迎,袁世凯派使请梁归国。大概是历史被扭曲的缘故,这一切都提前发生了,方剑雄这个穿越者,似乎给历史装了一个助推器,逼着好多事情提前发生了。
徐树铮南下期间,梁启超回到北京,受到了袁世凯的热烈欢迎。随后委以重任。凡事多有咨询。梁启超对这个局面非常之满意,回国之后连续几天,都来跟袁世凯商讨国事。
梁启超现阶段可以说是一个香饽饽,各派都在拉拢他。嗯,只有方剑雄这个反动军阀。似乎对梁老不是很上心。进步党的组建,可以是梁启超最大的政治本钱,也是袁世凯认为可以用来对抗国民党的利器。
两人之间的谈话很顺利,袁世凯大笔一挥,批了五十万元的经费,梁启超心满意足的离开时。遭遇正在门口等候的段祺瑞和徐树铮。
现阶段住在贤良寺的梁启超,正值春风得意之时,对于两个武夫的出现,并没有太在意。民国了嘛,政党政治要开始了,历朝历代,在治国的问题上,武夫都没什么发言权的。
梁启超这时候,大概怎么都不会想到,如果历史不发生变化,未来的中国会演变成武夫当国的长期局面。其实客观的说,袁世凯不也是一个武夫么?
当然,文人是从来都不会去想这些东西的。谁当这个家,都离不开文人。
袁世凯给梁启超和梁启勋送出大门之后,这才回来。看见站立在侧的徐树铮,久久不语后一声无奈的叹息道:“又铮,一路辛苦了。”
“大总统,卑职不辛苦,卑职有话要说。”徐树铮上前一步,大声回答。
袁世凯现在哪有时间听他说啥,摆摆手道:“芝泉,先让又铮回家去好好休息,有什么事情,写一份报告交给张仲仁(张一麐)。”
徐树铮面露急迫,正欲争辩,被段祺瑞拉住,只好忍耐下来,看着袁世凯的背影进去。
“芝泉,为何不让我说?”徐树铮有点急眼,段祺瑞摆摆手道:“回去再说吧。”
两人出来,半道上遭遇冯国璋和王士珍。“华甫、聘卿,二位这是要去见大总统么?”段祺瑞见此二人,立刻上前招呼。这两位怎么说呢,王士珍如今有点退隐的意思,冯国璋嘛,跟段祺瑞明争暗斗不是一天两天了。不过现阶段的北洋,因为袁世凯的存在,还是能够一条心的。毕竟北洋要是垮了,都没大家的事情。冯、段二人闹的水火不容,那都是后来的事情了。如果历史不变,直系皖系后来还打了一仗,嗯,雷声大雨点小的一仗。
“又铮回来了,说说那边的情况。”王士珍倒是很会圆场的,不过这话问的徐树铮脸色微微一沉,看看段祺瑞有点难看的表情,还是低声道:“没啥好说的,差事没办好。”
冯国璋面露思索状,却没有发言的意思,王士珍摆摆手道:“不用想太多,本来对方扶国就范一事,就没有报太大的希望。回去好好休息一段。”
王士珍绝对是老大哥,北洋这个讲资历的体系内,冯国璋和段祺瑞在他面前,也是要陪着笑容客客气气。一番客气,两人继续往里走,王士珍突然笑道:“华甫,刚才似乎有话想说,怎么没说出来?”
冯国璋多少有点无奈苦笑摇头道:“其实不用问,都知道徐树铮有话没说明白,等着看吧,以他的性格,肯定会写一份激烈的报告上来。”
王士珍多少有点意外的看看冯国璋道:“哦?华甫不妨明说。”
冯国璋慢慢往前,低声道:“徐又铮是个有见识的,能力也不算差。他去了一趟武汉,还去了芜湖。所见所闻,怕是心里正着急呢。其实不用去,看看报纸上,再看看战场上,就知道北洋被甩下很多了。哼哼,眼下大总统的心思,还在什么大选内阁上头。不说了……。”
叹息一声,冯国璋继续往里走。
北京城当前另外一个风云人物,不是孙,而是宋教仁。尽管现在孙中山还在北京,但是这一位似乎对当前的政党政治,并不太上心。而是在北京四处兜售他的实业救国思想,扬言要修多少多少铁路。哦,好像是十万公里!还“殷切”的希望,袁世凯能练强兵百万。
宋教仁最近一段,一直在忙活着组建政党。因为历史被搞乱,很多事情都被提前催生。比如这个大选,袁世凯被迫答应在半年内开选。私下里,还为了这个事情,跟方剑雄电报解释,顺便还表示,元帅这个职务,我给您留着。
宋教仁是政党政治的热衷者,宪政对于宋教仁而言,可谓如鱼得水。宋教仁这一段时间在北京,那真是忙得不得了。国民党这个在中国历史上举足轻重的政党,似乎也要提前诞生了。宋教仁四处联络,四方奔走,宣传自己的政治理念。似乎,宋教仁干的还不错,形势一片大好中,只要国民党正式成立,大选胜利不在话下。
真实历史上,宋教仁确实赢了大选,但是丢了性命。并且引发了一段公案,宋的被刺是谁干的?最后,刺宋的帽子,还是戴袁世凯头上了。于是,孙、黄为首的同盟会,发动二次革命。因为严重的不得民心,孙、黄的二次革命,被袁世凯轻松搞定。
那个,谁说二次革命不得人心的?实话说,别说二次革命不得人心了。准确的说,是整个同盟会领导阶层,不得人心。于是,有了后来的中华革命党,有了孙、黄闹翻。原因,孙要求中华革命党员,向他本人宣誓效忠。对了,你没看错,这就是历史真相。
同样高喊民主宪政的方剑雄,此刻在武昌,却在四处视察部队。国防军第一师的顺利整编,给随后的几个师带来了样板。客观的说,这一阶段的方剑雄,在新装备上还是有很大的缺口,尤其是步枪。现阶段,方剑雄的新式步枪,只够他装备两个步兵师的。此前提前完成换装的还有第四、六两个师,在随后的整编中,进行的最为顺利。
这两个师,也是第二阶段调整的优先者,同时第二师开始整编换装。完成四个师的换装整编之后,方剑雄剩下的部队要想换上新式步枪,就得慢慢的等一段了。现在武汉和汉阳两地,并没有全力在生产步枪,更多的精力的用在设备改造,技术吸收方面。
美国人答应的五条生产线,据说已经在美国开始生产了,最多三个月,就可以装船运往芜湖。当然,这也是要给钱的,不过价格上有所商榷就是了。
方大帅这一段时间的忙碌,比起北京城里的那些忙碌,真的不能算吸引眼球了。上次回芜湖,还顺道办了一个小小的仪式,很低调的把两个女的身份给确定了下来。R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