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唐朝好地主从村长开始 > 第1541章 三十六道八十一省(第1页)

第1541章 三十六道八十一省(第1页)

秦一统天下,设立郡县制,实行的是两级区划。后来汉代秦,实行郡国制,既有分封诸侯国,又有郡县。再后来,出现了州,州开始只是监察州,是虚的,没有常设衙门。

到南北朝时,实际上已经成了州郡县三级区划,一州只有两三郡,甚至一二郡,一郡两三县,出现十羊九牧的情况。到了隋朝再度一统天下,结束纷乱,隋文帝便又改革,罢去天下诸郡,只保留州县两级,还并撤许多州,使得天下只余三百余州,一千余县。

这么精简下来后,衙门少了,官吏少了,机构精简,办事效率也高了。后来杨广虽然把州县又改成郡县,但实际上还是两级,甚至杨广把还三百多州,改成了两百多郡,进一步精简了许多机构。

到了唐开国,再改郡县为州县。到李世民时,又设立了道。划天下为十道,但道也和汉时的州一样,是虚置的监察道。

只是后来,大唐的疆域越来越大,这道也越设越多,甚至渐渐道一级也有了常设官员并常设衙门。

到如今大华时,天下其实已经形成了正式的道州县三级行政建制。道一级不但有宣抚使,而且下面也还有左右布政使、按察使、指挥使,以及三司衙门等成套的建制。

道和州一样,是完全建全了。

可如今的大华比起大唐贞观之时,依然还是有了许多变化的。最大的变化,当然是疆域更广,地盘更大了。而且人口也更多了,经济也更富裕了。

唐初才一千多万人口,而现在官方统计人口已经突破一个亿,比之贞观中的五千余万人口,也增长了许多。

四边八方,新拓疆土无数。

过去十个道,后来十几个道,二十几个道,如今几十个道。

“重定天下行政区划,以便增强效率。”

精简州县数量,是为了增强效率。而现在大华要增加,也依然还是为了效率。区划太多,当然也不是好事,十羊九牧,那就是冗官冗吏。而一个县令管上几十万上百万人口,则也难以管的过来。

根据实际情况,适时的调整,非常有必要,得与时俱进。

行省和道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是增加了总督、提督等职,这是在原来宣抚之上又新设的大员。

不过张超并不打算每个省都设立总督、提督,相反的,道改省,省和过去的道变化不大,但会以相邻的几个省派出一位总督和一位提督,分管这几省的军政。

这就相当于,在省之上还有了一个行政区划,不过这个区划,则就跟汉初时的州,或者唐初的道一样,是虚的了。

比如说陇右省和河西省,这两省相邻,地缘上也是一个较紧密的整体,因此朝廷设立一个陇右总督,负责总督两省军政,再设立一个陇右提督,负责分管军务。

为了让总督更有实权,朝廷给陇右总督再兼一个陇右省巡抚之职,这相当于总督两省的同时,又能巡抚陇右省的政务。

湖北省、湖南省,两省上又设一个两湖总督。

行省,相当于过去行尚书省的权力,总督,则相当于过去隋朝大总管府的权力,虽然肯定也有相应调整,但再增设行省一级,或者说道一级变成道省两级,一虚一实,这个调整,是为了能让大华朝廷对如今越来越大的帝国疆域有更好的统治。

对海外的各大领,则要进行拆分,比如信度领,那么大的地盘,过去只设一个领。

在这次调整中,信度领则可能会改成两到三个行省,然后再设一个信度道,设立信度总督、提督等。

按马周他们内阁的计划,这次调整区划后。

到时大华帝国将有三十六道,共八十一行省,天下七百余州,三千余县。

这是一个相当庞大的区划设置,道一级的总督品级为从二品,行省一级巡抚品级为正三,中州一级的刺史为正五品,中县令为正七品。

道不分等,各省则划分内外省,而州县则分上中下三级。

以后地方权责会增加,不用事无巨细都要奏请朝廷。甚至在人事上,除了州县的正副官是要经朝廷吏部,一般州县衙门的官吏,都是由上级推荐,然后上上级审核决定,吏部只是负责监督。

甚至在财政上,也会给他们留更多的税赋,让地方衙门可以自行规划用度,安排使用。

在信度这样主要以分封诸侯领地为主,少量朝廷直辖的道,总督、巡抚们的工作则更复杂一些,相应的也有更多的权宜处置之权。

对于内阁宰相们来说,他们主动的提出设立行省,甚至各道派出总督,其实也是无奈之举。

大华今天灭一国,明天攻几城,立国不过三年,可攻灭的大小国已经无数。这扩大的疆土更是广阔的没边,不说那些人迹罕至的极偏远之地,也不说什么美澳非三洲的领地殖地,除开那些,依然是不知道扩大了多少地盘。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