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万良隆盛包装 > 第936章 御麦(第1页)

第936章 御麦(第1页)

“调走傅侍郎,户部里反对的声音就小了,只要郭侍郎坚持,海运漕米一事在户部就不会有阻碍。”

到这个时候,王国光还把他当三岁小孩子一般糊弄,信誓旦旦对魏广德说道。

魏广德心里其实是有气的,甚至都想甩手不管此事了。

他自认为在当前的局势下,支持漕粮海运是正确的,不仅可以为朝廷节省下大量的运输耗费,最重要的是可以避开黄河水患的影响,保证南米及时运抵京师,稳定北地。

何况,魏广德也不是要废弃漕运,只是让商船走运河,收取的水关闸费维护运河通畅,两岸河工也有活路,不至于为了活命就揭竿而起。

而且,魏广德自认为已经让步,那就是大部分漕粮还是走运河,只是维持海上航道,运送少部分漕粮。

就是这样利国利民的政策,杨博、王国光一党都还希望从自己这里获得利益,不得不让魏广德重新思考山西帮和南方,尤其是苏杭、扬州一带大商人之间的关系。

不过要给大明执行百多年的海禁政策松绑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儿,只能慢慢来。

来自后世的他知道,开海对国家的意义,不仅可以提升经济,更是可以正眼看世界,打破国家的封闭。

大明朝是一个开放的王朝,并不是满清那样固步自封,还是愿意吸纳这个时代最先进的技术。

实际上,若是大明朝能够延续百年,或许趁着西方工业革命的浪潮,也能很顺利的发展起来。

魏广德对自己来到这里的任务只盯了三个,一个是开海,让大明朝融入这个时代的国际秩序,成为东方秩序的制定者。

西方的事儿,以当下的交通运输和通讯条件来说,太过遥远,根本顾不过来。

至于学习葡萄牙、西班牙和英国那样满世界圈占殖民地,还是洗洗睡吧。

大明朝自身问题都那么多,都顾不过来,你还想着对外打出去抢地盘,就身边的文官唾沫星子都能喷死他。

至于第二个,那就是找到所谓支撑“康乾盛世”的根,也就是红薯,这玩意儿产量巨大,正是因为那个时代国内大范围种植红薯,让民间不至于饿死人,才会让那百多年的时间里天下太平,被歌颂为所谓的“盛世”。

除了相对明末吃不起饭,那个“红薯盛世”倒也勉强能称为“盛世”。

既然来到这里,魏广德自然希望早点找到那个东西,辣椒都已经有了,想来红薯和玉米,应该也快出现了。

魏广德之前可没少让人关注红薯和玉米,一个是好种植,据说只要栽下去就很容易存活,而且产量大,而玉米则是适合在山区和干旱条件下生长,实在是明末最好的粮食作物。

只不过魏广德终究不是研究历史的老学究,并不知道他在寻找的东西,其实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就在距离他不远的地方生长着,还被当做观赏植物,就如同当初的辣椒一样。

因为魏广德的干预,现在江西和南京等地已经出现了成片的辣椒地,魏广德也早已解决了口腹之欲。

实际上,魏广德第三个任务,自然是想要自己在这一世过的好,安逸享受的小目标是早就完成了。

现在的他吃得好睡得好,强过现在绝大部分明人的生活水平,已经是最顶级的生活质量了。

当然,在魏广德看来,貌似还是没有后世普通百姓的生活条件好,盖因为当前的技术水平就这个样子。

魏广德最终还是答应了王国光的要求,由他提议傅颐为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掌院事,只为了一步步完成大明开海的目标。

虽然傅颐如愿以偿的去了南京都察院,担任右都御史,掌控了南京都察院,但是他不知道的是,他的名字已经在魏广德的小本本上记了一笔,注定他一辈子的仕途也就到头了,魏广德是绝对不会允许他再进一步的,哪怕为此和张居正、王国光撕破脸。

日子一天天过去,朝政在张居正、魏广德等人的辅助下有条不紊的进行。

这天没有朝会,是小皇帝朱翊钧上课的日子。

按照礼部排出的课表,魏广德早上先去内阁看了下,处理了几份奏疏,就迈步走出值房。

出了内阁大门,魏广德直接向北面的文华殿走去。

内阁的位置和文华殿相距并不远,半盏茶都不到,魏广德已经走到了文华殿外。

在文华殿门口,魏广德喊住门口值守的内侍问道:“陛下可曾到来?”

“回魏阁老,陛下刚刚已经到了,正在里面吃早点。”

内侍被魏广德叫住,马上恭敬答道。

魏广德点点头,这才迈步进入文华殿。

而此时已经坐在文华殿里面南而坐的小皇帝朱翊钧正打着哈欠,显然并没有睡醒。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