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长篇章回小说)
《戴翡翠翎管的男人》
——京城新闻圈风云录
顾雪林
第43回:
臧稻申展示翡翠翎管惊煞众人
俞晓溪回眸翎管男人遥动初心
研讨会后休息了15分钟,茶叙之后,大家又都回到会议厅。这时,会议厅重新做了布置,主席台上摆了半圈沙发,作为专家席,上官、于木、林白、马老等翎管和翡翠专家依次就坐。沙发前面,摆了一张长茶几,茶几旁有一把椅子,台下是来宾席和记者席。
在见面问答会上,臧稻申手里端着一个蓝绒锦盒,从容不迫地上台。他把锦盒放在台上的长条茶几上,在茶几上铺了一大张麂皮,从锦盒中拿出3个几乎满绿的翡翠翎管,小心翼翼地放在麂皮上。他又从自己的脖子上摘下了一根翡翠翎管,也放到了麂皮上。
看到臧稻申一下子拿出这么多开门的满绿翡翠翎管,上官等几位专家顾不得尊严了,几乎同时从沙发上跳起来,奔向了长条茶几,他们每人手举一个10倍放大镜,一人盯着一根翡翠翎管看。
林白先生小心翼翼地拿起一根翡翠翎管,仔细看了看翎管的头和孔,又把放大镜几乎贴到翎管上仔细观察翡翠的色和地,然后,他连声赞叹道:“老的,至少是乾隆工,清宫造办处的活,三品以上文官大员顶戴花翎的翎管,大开门,好东西!”
上官先生把4根翎管全部过目一遍,接着又看了第二遍,他点头说:“没问题,老的,应当是清宫里流出来的,保不齐就有‘和珅收藏的翡翠翎管’呢!开眼了。”
于木看后,很谨慎地问臧稻申:“都是从沈阳人那里买到的吗?这么开门的老东西,一定价格不菲吧?”
臧稻申说:“我买得早,十几年前进的货,一万多元一根,其中一根基本满绿的近三万元。在那个年代,能拿出这些钱,也基本上得不吃不喝了,勒紧裤腰带买的。现在看,还算值吧。”
上官忍不住说道:“还算值?简直是太值了!如今一根百万左右没问题。我的天,你手头有多少啊?臧先生,你发大财了!”
淳于兰、于远超、晨哥、江一梅、俞晓溪和台下的记者们及故宫博物院的实习生们坐不住了,纷纷跑上台观看,一饱眼福。
在台上,臧稻申和几位老专家简单交流了一下,要求大家不要拍照,不要动手,只是观看。
淳于兰第一个上台,后面紧跟着于远超、晨哥、江一梅、俞晓溪等众人,大家排成一行,鱼贯而上,纷纷来到长条茶几旁,眼睛紧盯在那4根翡翠翎管上。正是:懂行看道道,不懂行看热闹。
众人们把眼睛都盯在了那根几乎满绿的翡翠翎管上,只听淳于兰说:“哦,这根满绿翡翠翎管太漂亮了。”她冲着于远超说:“这根翡翠翎管是不是应当算玻璃地,显得水头很长啊。”
于远超笑着回答说:“淳于,你现在可以了,满口的专业名词,在专业上下的功夫够苦的,我看你渐渐上道了!”
淳于兰一笑,没有接话。
于远超接着说:“我看,这根满绿翡翠翎管接近玻璃地,苛刻地讲,水头稍差一些。当然,比藕粉地的要清亮多了。”
听说这根翡翠翎管接近玻璃地,故宫博物院的实习生们都站着不走了,围在满绿翡翠翎管附近仔细看,有的人说:“这根翎管比我们故宫珍宝馆现在正在展览的那根翡翠翎管的地子还好,应当算是玻璃地了。”
也有的人说:“民间收藏的翡翠翎管怎么能比得上故宫的收藏?咱们珍宝馆展览的那根翡翠翎管可是满绿的啊。”
还有的人低声说:“民间能收到什么好东西?”
于远超听到这些实习生这样议论,很不以为然地说:“故宫收藏的很多珍品,也是来自民间。1949年以前,BJ故宫收藏品的六分之一被从南京运到了台湾,顶级珍品基本上都被运走了。现在台北盖的那个故宫博物院是个赝品,但里面收藏的东西都是历代珍品。建国后,BJ故宫从历年挖掘的古墓中收藏了一些珍宝,也从拍卖行的拍卖中收藏了一些珍品,再有就是从个人捐献和民间收藏中获得了不少宝贝。民间收藏,你们可不能小看啊。”
这时,一直在台下端坐的诸葛瑜亮慢慢悠悠地走上台来,他询问臧稻申:“臧先生,我可以不可以拿起你这根满绿翡翠翎管仔细看看啊?”
臧稻申看到老人家气宇轩昂,举止不凡,气场强大。于木又在他的耳边小声说了几句。他点了点头,表示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