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鸳鸯蝴蝶梦原唱 > 183姐不想上班183(第1页)

183姐不想上班183(第1页)

庐隐的才气似乎来的迟了一点,但丝毫不影响其喷涌而出。她13岁进入女子师范学校,在班上年纪最小,老师和同学们都很照顾这位小妹妹。也许实在太小,她根本不喜欢上学,总希望自己生病,因为生病就可以在家休息。从踏入了中学,家里的亲友纷纷对她另眼相看,她才享受到了一些家庭的温暖。

她的性格也变得活泼起来,与同学们开玩笑,恶作剧,还跟几个女孩组成全校有名的“六君子”,调皮的主要形式就是“笑”,只要见到哪个同学的举动、面孔、衣着上有所异样,便开始大笑,一声接一声,直到弄得对方相当尴尬为止。

在师范学校的四年里,庐隐阅读了大量古今小说,其努力勤奋为将来的展翅高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她回忆说:“我发现了看小说的趣味,每天除了应付功课外,所有的时间,全用在看小说上,所以我这时候看的小说真多,中国几本出名的小说当然看了,就是林译(林纾翻译)的三百多种小说,我也都看过了,后来连弹词,如《笔生花》、《来生福》一类的东西,也搜罗净尽……”

到了17岁,母亲开始关心起她的婚事。可庐隐的长相实在不敢恭维,扁平脸,塌鼻子,又矮又瘦,她自嘲“短小精悍”,而且对结婚也很害怕,觉得那是一件很神秘的事。

可缘分来了谁都挡不住,庐隐很快被一个英俊的男生吸引,甚至主动与对方谈婚论嫁。

那是一位叫林鸿俊的远房表亲,曾留学日本,因父亲不幸病逝中断了学业回国,在北京逗留期间住在了庐隐的舅父家。

林鸿俊长庐隐三岁,一表人才,他很欣赏庐隐的聪明、干练,试着托人向庐隐母亲提亲。庐母觉得这小子学业未成,而且家境衰败,当下拒绝。林鸿俊很伤感,写信致庐隐,倾诉对她的仰慕,坦述自己幼年丧母、青年丧父的凄凉身世,以及不能与之结为秦晋之好的悲哀和绝望。

这信引发了庐隐强烈的共鸣和同情,激起了对母亲的势利的一腔义愤,她给母亲写了一封信,言辞激烈:“我情愿嫁给他,将来命运如何,我都愿承受。”母亲深知庐隐倔犟的性格,苦劝无效只好答应,但附加了一个条件,林鸿俊必须大学毕业,学有所成后方可成婚。林鸿俊欣然接受,在婚约上签了字。庐隐为林的学费四处张罗,有一位亲戚动了恻隐之心,资助了林鸿俊2000元——她并不知道,这位亲戚是受母亲所托,这笔钱实际上是母亲拿出来的。

1916年,林鸿俊如愿以偿考进了北京工业专科学校,18岁的庐隐也从中学毕业了,当时国内大学尚不招收女学生,母亲则希望女儿能找一份体面的工作。

庐隐一时间也不知道自己的人生道路该如何定位,母亲和表哥们却忙着动用社会关系为她谋事——也许是这些人心怀愧疚,为庐隐忙活得格外卖力,最后给她弄了个北京女子中学体育、园艺教员的职务。

庐隐被母亲的“好心”给雷到了,体操、篮球她尚且了解一二,如何打理园艺她根本一窍不通,如何去做这两门课的教员?

望着母亲企盼的眼神,庐隐又不好拒绝,勉为其难上任。庐隐的女学生们也是形形色色,有娇滴滴的大小姐,有脆生生的假小子,有的个头比她高,有的年纪比她大——最难堪的是,几乎所有学生都认为比老师漂亮。上体育课时,学生们衣着光鲜争奇斗艳,还有几个自持清高的学生认为庐隐根本不懂园艺,联名到教务室告状。

庐隐被弄得哭笑不得,待了半个学期后实在受不了了,正好寒假在即,她写了封辞职信,拿钱走人。

在家里待了一阵子后,北京慕贞学院的同学舒畹荪女士来信请庐隐前去安庆帮忙,舒女士在安庆省立安徽女师附小当了校长,需要人手。庐隐接到信后十分高兴,认为可以摆脱家庭自食其力了,甚至觉得自由就在前方,在她回忆起安庆任教时的心情时写道:……到火车站,我匆匆的买好车票,心雄万夫似的跳上车子,当车轮蠕蠕而动,我和表哥告别时,在我心头没有离愁,没有别绪,只有一股洒然的情绪,充塞着我的灵宫。我觉得这十余年如茏中鸟般的生活,我实在厌倦了,时时我希望着离家,去过漂流的生活,因为不如此,似乎无以发泄我平生的抱负——我虽是一个女孩儿,但在这时节,我的心肠没有温柔的情感,我羡慕飞剑侠,有时也希望做高人隐士,所以这一次离家,我是充满了骄傲,好像一只羽毛已经长成的鸟儿,从此天涯海角任我飞翔。

庐隐在故友的学校里教国文史地,讲课自然是轻而易举,当时苏雪林也应邀在该校授课,不过两人没啥深交,苏雪林回忆“后来蜚声文坛的庐隐第一次给我的印象,似乎不怎样动人,身材短小,脸孔瘦而且黄,而且身在客中,常有抑郁无欢之色,与我们谈话时态度也很拘束”。

日子一长,庐隐也不怎么喜欢安庆平淡的生活了,她渴望激情,不甘心沉静。在上了半学期的班之后,她又辞职回到了北京。庐隐说:“在那时候,我的心是浮动的,无论到了什么地方,我都不能平静的久往上去,看命的人说我正在走驿马运,所以要东奔西跑,我自己虽然不信命相,不过欢喜跑,我是不否认的。”

在家待着始终不成事,母亲简直不明白女儿究竟想干啥,嫁人吧,人家林鸿俊还没毕业,学女红吧,庐隐根本不屑。庐隐闲得时间长了也很烦躁,正好河南开封女子师范聘请教员,有朋友推荐她过去试试。买了张火车票,庐隐去了开封—一跟上两次的结局一样,半年后她再次辞职回到北京。母亲骂她没长性,表姊妹们则送给她一个雅号——学期先生。1919年,北京女高师招生,庐隐要去报考,母亲极力反对,拒绝提供学费,说女孩子读那么多书干啥,嫁个好男人就成了。

才女要飞翔,岂是阿堵物能难住?

为了凑一笔钱,庐隐马上到安徽找了个学校教书,一学期后,工资到手,得意扬扬回京城。

可当她回到北京时,女高师的考期已过,还是在母校老师的通融下,于1919年秋补考迸了该校国文部做旁听生,半年后通过学期考试方能升为正班生。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