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手里有了粮票心不慌。
就算易中海对赵芳那个寡妇不错,家里还有个张五,将来两家关系疏远了,不让贾家用粮本,他也能从容应对。
一百斤粮票足够刘悦三四个月的口粮,足够自己想办法了!
回家以后贾东旭和母亲贾张氏说了买粮票的事情,又说袁家、张五都是个活生生的例子,如果这两家都能在城里安定下来,他就算是求爷爷、告奶奶也要将刘悦的户口迁过来。
实在不行就散尽家财,多给乡下合作社领导、派出所的同志一点儿好处。
贾张氏却有些不乐意。
散尽家财?
就为了给刘悦迁个户口?
过了!
儿子这种想法实在是过了。
有他一大爷帮衬着,就算是刘悦的户口还留在乡下也无所谓,他们贾家不缺吃、不缺喝的,那么着急做什么。
这件事情要徐徐图之。
最好贾家什么都不出就将事情给办了!
贾东旭也就是这么一提。
要是张五这家伙过几天就被遣返回原籍了,京城户口不好办,他也没什么念想。
袁家是留在城里了。
可那是因为袁树森要在城里看病才留下来的,居委会大妈可怜他们才帮忙给袁树森找的工作。
换句话说袁家的户口是用袁树森的人命换来的。
张五呢?
他的结局又会如何?
贾东旭、许大茂都不用去黑市买粮食了,尽管将黑市的事情都告诉了张五,却不知道他究竟去没去黑市,在黑市又卖了多少全国粮票。
贾家居然一下子就买了一百斤全国粮票。
贾张氏又觉得自己家行了,就算是李平安、易中海,他们家里也不会一下子就买这么多全国粮票吧?
这可是谈资,串门的时候到处和人说,得瑟的不行。
她孙子贾强从小就聪明。
这家伙也不知道怎么就弄到了一张五斤的全国粮票,和贾张氏一起到李家串门的时候就提出要换李家的馒头吃。
徐氏也不知道馒头怎么兑换全国粮票,她自然是不同意的。
而且。
一个两三岁的小孩儿居然会拿出一张五斤的全国粮票,徐氏很吃惊。
谁知道贾强的粮票是怎么来的,来路正不正,这种东西她怎么能收?
看到这张粮票,贾张氏脸色有些不好看了。
粮票不是都让儿子收起来了吗?
怎么这小家伙身上居然有一张?
仔细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