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的问题是,若是按着三年两场,一科一科的考过去,旁人等得,元春却等不得!
她如今已二十有三,即便今年去考了县试,三年后也才考到院试罢了。
要说乡试,那得等到五年后!
若她当真一直拖着不说亲,等到二十八了才入仕,只怕贾家姑娘都不必嫁人了。
过童试只能算是入了学,从乡试起才算是正儿八经的有了功名。
若说过了府试也就罢了,单单过了个县试便自诩有了功名好说亲了……她贾元春可丢不起这个脸!
元春思来想去,终究不得其法。
又因王夫人一力反对,整日里想着要给元春说上一门“好亲事”,她只得来寻贾母说话。
“你母亲同我说,你心大了,要为自己寻出路了?”贾母看着身前的孙女,神色莫名。
元春只得又把上头看重女子功名,上行下效,考个功名必不会吃亏的话说了一遍。
贾母满意的点了点头,慈爱的伸出手,将元春拉到自己身旁坐下。
“好孩子,你打小就比旁人有主意些。倒是你母亲,越发的拎不清了。”
“你母亲那边,有我压着。只是这科举之事,你心中可有了成算了?”
元春在贾母怀里撒娇道:“还得请老祖宗拿个主意!我想着必得是过了院试才算不白考一场,只是这般算来,竟要到三年之后了!”
“你原就是不甘平庸的。”贾母叹道,“若你身为男子,如今已是能顶门立户了。”
“是啊!若我身为男子,直接捐个监生便可去考乡试了!”
“也不是。”元春又将自己说的给否了,恨恨的说,“若我是男子,又何需在这里发愁年纪的事儿?便是三十不娶,只要得了功名,别人还要赞一声一心向学呢!”
“捐监?”贾母却似得了提醒一般。
她拉着元春起身,吩咐鸳鸯道:“鸳鸯,快去备车,我要带大姑娘去平国公府走一趟。”
又转身笑盈盈的同元春说道:“你倒是提醒我了。这安国公,但凡扯着什么男子能女子不能的事儿,最是乐意管一管的。咱们去求一求她,也是给她提个醒儿,这女子科举尚无捐监一说,可不得改一改?”
“如今已是正月末了,眼瞧着今年的科考就近在眼前了。咱们也就做一回不速之客,赶紧的上门去说道说道。若是有什么变数,也好多一些时间应对。”
贾母如此为元春着想,其实也是私心罢了。
元春年岁摆在这儿,若要说亲,也就继室侧室罢了。
她既自个儿上进,想着要考科举,贾母自然是满意的。
自家三个孙女儿,加上隔壁府上的惜春,个个儿都要去考科举!
不拘高低,只求都有个功名。
既自个儿能傍身,往后旁人说起贾家,也得赞一声书香世家了!
这么个名声,往后宝玉进学、入仕、说亲时可是大有用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