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护国公镇国公辅国公 > 第十三章 本王最恨那些乱臣贼子了(第1页)

第十三章 本王最恨那些乱臣贼子了(第1页)

“陛下,臣李自成叩见陛下!”

在这一片寂静之中,李自成跪在崇祯面前又说了一句。

还是寂静。

诡异的寂静。

所有人都难以置信地看着承天门上的这一幕,看着这个折腾大明十几年的头号反贼,刚刚攻破京师,俘虏了大明皇帝的胜利者,他居然跪在了自己的俘虏面前,跪在了已经事实上沦为阶下囚的崇祯面前……

还是杨庆反应最快。

他立刻推了一把崇祯低声说:“封王,王西北,节制淮河以北,承制封拜。”

崇祯迅速清醒过来。

他和依旧保持笑容地李自成对视了一眼,紧接着深吸一口气说道:“传旨昭告天下,迁都南京,另加封李自成为秦王,位在诸侯王之上,置秦国百官,赐天子仪仗,以陕西及山西承宣布政使司辖地为秦王封国,并以秦王为北京留守抵御建奴,节制淮河以北各地,承制封拜,北京文武官员,淮河以北军民皆归其统辖。”

就在他说话间,杨庆以最快速度从牛金星手中接过一份空白圣旨铺在王承恩面前,老王接过笔墨以最快速度拟旨,紧接着掏出怀里的玉玺盖章,崇祯接过墨迹未干的圣旨转手捧到李自成头顶,李自成立刻高举双手接过。

“臣领旨!”

他说道。

然后他站起转身笑咪咪地看着城下……

城下瞬间一片吐血之声。

其实李自成的选择不难理解,他最初的目标就是这个,哪怕是在兵临城下之后都坐在城门外看风景了,他仍旧派被俘投降的太监杜勋进城和崇祯谈判,谈判的内容尽管正统历史书都回避没有记载,但一些明末文人的私人著作中仍旧有记载。就是他要求割西北为王,甚至提出可以帮崇祯平定天下,解决其他那些造反者来作为交换,虽然那时候他还没打进北京,但现在就算打进北京了他处境也并没有获得实质性改变,他不但没有得到什么,相反还背上了一个额外的负担。

他得代替崇祯面对清军。

那么对他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

当然是赶紧和明朝停战,他不可能在明清南北夹击下生存,他要么和明合作要么和清合作,但和清他没有合作的基础,因为多尔衮想要扩张就只能抢他的地盘,以前没拿下北京他们可以做盟友,但拿下北京后他们就只能做敌人。

而明朝却没有能力再向北扩张。

明朝在他面前能做的只有自保而已,而他也不可能在北方还有多尔衮威胁下继续向南扩张,既然这样他当然要和明朝合作。

这是他唯一的选择。

然后他需要崇祯承认他对北方的统治权,明确双方之间关系,只有明确了关系才能确保和平,哪怕只是暂时的和平,而明确关系的最好办法当然是称臣,说到底一个横行天下十几年,从一个流寇席卷半个国家,甚至拿下帝国都城的家伙不可能是个莽夫,更不可能是个不懂政治的傻子,他比这个国家绝大多数人都要聪明得多,否则他早变死人堆里一员了。

而这对崇祯同样有好处。

一则崇祯可以在他保护下以正式迁都的招牌南下。

虽然崇祯要放弃淮河以北,但这片土地原本就烂了,饥荒鼠疫战争早把淮河以北变成一片毫无价值的土地,说赤地千里也不为过,无论山陕河南全都说道旱蝗的重灾区,后者还被黄河淹了,至于山东历来贫瘠,河北刚刚遭遇瘟疫的沉重打击,对崇祯来说这些地方全都是压得他透不过气的负担。

他这些年为了维持这片土地的统治估计也筋疲力尽。

而抛弃之后他却可以回到富饶的南方,再也不用为那些饥荒瘟疫,还有无处不在的造反者焦头烂额了,他可以到江南富庶的土地上,彻底甩开这些烂事舒舒服服得享受几天好日子。如果直接割让,他还担心一个面子问题,毕竟他这个人还是很看重面子的,但李自成称臣就不用担心面子了,这是崇祯封的,这不是李自成抢的,尤其还是这种大庭广众下的称臣。

虽然本质一样,但这个说出去好听多了。

其次还有一点。

明朝不用再面对满清了。

李自成会夹在中间,分隔这个可以说大明最主要敌人,多尔衮再南下那就不用崇祯操心了,完全可以交给李自成,剩下无非就是给他点支援什么的,北宋的错误是绝对不能再犯了,大明皇帝给自己的北京留守提供些钱粮,这个还是可以的,反正江南就不缺钱粮,而只要他始终挡在北方,那崇祯在江南就可以始终高枕无忧作壁上观。

当然,这等于把北方士绅卖了!

毕竟这等于崇祯把宰割他们的刀柄递给了李自成。

之前李自成无论怎么折腾他们,那都得算土匪暴行,但现在李自成把他们夹出脑浆子也只能说是刑法严峻,他是北京留守,他有权节制北方军民,至于山西陕西那是他的封国,他当然有权对自己的臣民生杀予夺。

可怜北方士绅这一下子全被崇祯卖了。

但崇祯为何要管他们?

这些混蛋本来就已经出卖了他。

“把他们统统拿下,本王最恨那些乱臣贼子了,把这些敢于当众辱骂圣驾的东西统统押入大牢严加审讯。”

看着承天门前呆若木鸡的衮衮诸公们,李自成高举圣旨狞笑着说道。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