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统一天下,就必须将这些军阀全部压服。
时不我待啊!
刘备时常也有着这样的感受,眼看自己一天天的老去,距离实现自己的志向却遥遥无期,就这样任由时光蹉跎,原地踏步,又怎能不焦虑呢?
所以,刘备认为曹操一旦平定边疆,返回许都,最迟明年就会发起南下攻势,就连具体时间刘备都推算了出来。
必定是夏季刚过,秋收之际大举南下。
这样也就避免了雨季,在荆州和我军交战时也就是少雨的冬季和旱季,如此,会尽可能地避免疫病,也会让我军的地利优势获得减弱。
换成自己,也会如此。
是的,这也就是刘备在后来获取荆州和益州之后,看似繁花似锦,最后,却有着关羽丢荆州以及夷陵之战失礼的原因。
他太急了!
人间大英雄,也抵不过时间这把钢刀。
当初,宛城叛乱,关羽因为兵力不足,要驻守江陵,也就不曾按照计划起兵响应,如此,有了宛城之屠。
后来,他仍然在兵力不足的情况下发起了北伐中原的战役。
历史太过久远,史书上对这方面的记载却不多,在刘封看来,那时候关羽率领荆州军团,假节,乃是方面大员,可谓是刘备之下第二人,但是,既然当时宛城之变的时候都未率军北上,为何在宛城的内乱被曹仁平定之后再北上呢?
是自己好大喜功?
还是背后有着刘备的意思?
没有刘备的同意,哪怕他假节,这样重大的军事行动,也不可能不通知益州,获取刘备的认可吧?
他几乎是倾巢而出,留下糜芳镇守江陵。
他在江边布下了许多烽火台,江陵一旦有事,点燃烽火台,他得到了后方信息,也就会率军南返,只需要糜芳依靠江陵坚城坚守数日即可。
然而……
话题扯远了,我们日后再讲。
总之,造成蜀汉政权忽起忽落由盛而衰的局面其实和刘备有着很大的关系,他太急了,急着亲自率军北伐中原,急着剿灭曹贼重振大汉雄风,急着在临死之前再回一次涿郡,再看一次楼桑村的那棵大桑树,看看老母亲的坟头……
时不我待!
正因为自己会这样,所以,刘备认为曹操绝不可能修生养息,积攒力量训练出水军之后再大举南下。
他一定想要凭借自己的双手亲自平定天下。
那时候,不管是做周文王还是学王莽行事,其实也都差不离。
那么,面对曹操的大军南下,位于新野处在战争最前线的我们又该怎么应对呢?
面对诸葛亮的这个问题,所有人都沉默着,陷入了沉思。
固守新野,等待荆州来援。
这个应对方法很快就被否定了,新野城小,易攻难守,并非一个和敌人会战的好地方,并且,就算本方能够守住新野,拖住曹操的大军,荆州方向是否来援也是一个未知数,那些家伙,不过是守户之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