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永刚几人在巴克图口岸转了一圈后,就来到了塔城市区。
“塔城”,是“塔尔巴哈台城”的简称,因为境内山塔尔巴哈台山而得名。
“塔尔巴哈台”是蒙古语,意思为“旱獭出没的地方”,据说是因为此地产旱獭而得名。
“塔城”的民族语文名称,则是源于塔城市人民政府所在地——楚呼楚这个地名。
“楚呼楚”,是蒙古语,意思是“木碗”。
关于这个来历,当地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相传在古时候,有一位云游四方的蒙古活佛,途经今日塔城的楚呼楚泉边,见泉水清澈,便用随身带的木碗取水解渴,然后在泉边小睡,醒来走时,却忘了木碗。
后来,人们就把此泉(现遗址在塔城市委大院内)称为“楚乎楚”。之后,此名渐扩展至塔尔巴哈台山及其流下的河水。
对于这个地名,其他各民族也有不同的含义,向维吾尔族语译称为“缺切克”,哈萨克语则转音为“乔协克”。
塔城自古以来就是扼守西疆的战略要地之一,境内川流纵横,湖泊星布,多民族的风俗、服饰、饮食等文化交融在一起,形成了“塔城独有的多元化民俗风情”,被誉为“新疆民俗风情的博物馆”。
因塔城市磲有5条河流穿城而过,又被誉为“五弦之都”。
车行塔城市区,虎永刚第一感觉就是,满城风丁香树绽放得肆意大气,那紫色的丁香花优雅、安静,美丽又不张扬,让整个城市都沉浸在丁香花的香气中。
宁静一问度娘,原来这丁香花乃是塔城市的“市花”。
为了让刘娜了解塔城地区人文历史,在刘伟民的要求下,他们第一站来到了塔城地区博物馆。
这家博物馆的前身为红楼,是塔城市历史悠久的地方标志性建筑。
其始建于清宣统二年(1910年),由原籍俄国的塔塔尔族商人热玛赞·坎尼雪夫兴建,历时四年,1914年竣工,占地885平方米,建筑面积2043平方米,分上下两层,共16间。
其天棚地板、门框窗棂均砌有图案,绿色铁皮为顶,具有俄罗斯建筑风格,因临街墙面都漆成了铁锈红色,所以被称之为“红楼”。
红楼建成交付使用后,热玛赞·坎尼雪夫在这里经营大宗土特产和进出口贸易,成为当时塔城进出口贸易的中心,连乌鲁木齐(当时称为迪化)的许多商号,也慕名前来在此开设代办机构。
1933年,军阀盛世才以“莫须有”的罪名将热玛赞·坎尼雪夫逮捕,红楼被没收,并被改作医院;后来红楼被交还给原主。
热玛赞·坎尼雪夫之子接管红楼后不久,便将其捐出,仍作医院用。
再后来,红楼先后被改作地区行政专署办公楼、招待所、行署农口部分处局的办公用房。
1985年,红楼被划为塔城报社办公用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