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灾无情,席卷而过的洪水留下一片狼藉。原本繁华的城镇化作一片废墟,满目疮痍,幸存的百姓拖家带口,在寒风中瑟瑟发抖。
看着呈上来的灾情报表,向丁的脸色更加凝重。这场灾难比预想的还要严重,国库空虚,百姓流离失所,国家正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他揉了揉眉心,疲惫地说道:“看来,这场灾难,不仅仅是考验百姓,也是考验我们这些掌权者啊……”
丁瑶递上一杯热茶,轻声安慰道:“大哥,你已经尽力了,现在最重要的是尽快恢复生产,重建家园。”
“你说得对,”向丁接过茶杯,语气坚定,“但前提是,我们需要一个能够带领国家走出困境的领导者,一个能够承担起这份重任的接班人。”
他环顾四周,目光最终落在了面前的几个人身上。他们是经过层层选拔,最终留下的接班人候选人。这一次,他要给他们最后一场考验,一场关乎国家命运的考验。
“诸位,”向丁的声音在议事厅回荡,“如今国家遭逢大难,百废待兴,我意欲选出一位贤能之士,继承大统,带领国家走向复兴。而你们,就是我最终的人选。”
杨世子、刘太傅、王丞相等人神色各异,有期待,有忐忑,也有隐藏在眼底的野心。
“这场考验,将检验你们的决策能力、领导才能以及对百姓的仁爱之心,”向丁顿了顿,目光如炬,“我将给你们三天时间,制定出一套完整的灾后重建方案,并说服朝臣和百姓,最终谁能获得最多支持,谁就是我选择的继承人。”
话音刚落,议事厅内顿时炸开了锅。王丞相眉头紧锁,似乎对这个考验方式颇有微词;刘太傅则低头沉思,仿佛在权衡利弊;而杨世子,他的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年轻的脸上写满了责任和担当。
向丁将这一切尽收眼底,他知道,最终的抉择时刻,到了……
三天的时间,转瞬即逝。
议事厅内,气氛庄严肃穆,大臣们屏息凝神,等待着最终的结果。向丁端坐于主位,目光炯炯,仿佛能看透一切。丁瑶则站在他身旁,神情平静,却掩盖不住内心的担忧。
首先进行汇报的是王丞相,他提出以工代赈,鼓励商人捐款等方案,中规中矩,却缺乏新意。刘太傅紧随其后,他主张减免赋税,开仓放粮,以安抚民心,但也只是治标不治本之策。
最后,轮到杨世子了。他步履沉稳地走到中央,向向丁深深一揖,朗声道:“启禀陛下,臣以为,此次灾后重建,当以人为本,多管齐下。”
他条理清晰地阐述了自己的方案:短期内,优先安置灾民,提供食物、住所和医疗保障;长期来看,则要兴修水利,加固堤坝,从根本上杜绝水患。他还提出了一系列鼓励农业生产、发展商业贸易的措施,力求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国力。
杨世子的方案,既有对现实的精准把握,又有对未来的长远规划,更有对百姓的真切关怀,引起了在场大多数人的共鸣。大臣们纷纷点头称赞,百姓代表更是激动不已,高呼“杨世子英明”。
看着意气风发的杨世子,向丁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知道,自己没有看错人。然而,就在这时,王丞相却站了出来,他脸色阴沉,语气尖锐地质疑道:“杨世子年纪轻轻,经验尚浅,他的方案固然美好,但是否能够真正落实,还需商榷!”
王丞相的反对,早在意料之中。向丁不动声色地观察着周围人的反应,发现一些原本支持杨世子的大臣,此刻也面露犹豫之色。他知道,王丞相在朝中经营多年,根基深厚,绝非等闲之辈。
“王丞相此言差矣,”一位年轻官员站出来反驳道,“杨世子的方案,并非空中楼阁,而是经过深思熟虑,切实可行的。我们应该给年轻人机会,让他们为国家效力!”
“不错,国家正是需要像杨世子这样有担当的年轻人!”
“我等拥护杨世子!”
越来越多的官员和百姓站出来,表达对杨世子的支持。王丞相的脸色越来越难看,他环顾四周,眼中闪过一丝阴狠的光芒。
当天晚上,王丞相府邸,灯火通明。几名黑衣人悄无声息地潜入书房,单膝跪地,等待着主人的指示。
“计划,可以开始了……”王丞相的声音低沉而阴冷,仿佛来自地狱的召唤。
夜深人静,向丁书房的灯火却依旧明亮。他手中握着丁瑶递来的密信,眉头紧锁。信上,详细记录了王丞相与心腹密谋的内容:散布谣言,诋毁杨世子;收买官员,阻挠新政推行;甚至,还有意图制造混乱,趁机夺权的计划。
“看来,这场灾后重建,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复杂。”向丁放下信笺,语气凝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