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看书背书的速度,竟然又比之前快了三分!
难道是因为书的内容更简单了?
卫辰想来想去,也只想到了这么一个解释。
同样一个人,读网络小说的速度,肯定比研究专业论文的速度快得多。
卫辰以前背的最多的就是四书,其次是程朱的四书注解,现在背的文府中则多是八股文章,前两者明显比后者更为更为诘屈聱牙。
或许正是因为如此,卫辰看书和背书的速度才会又一次加快。
他大概估算了一下,如果按照现在的速度来背的话,恐怕要一个多月才能把这《四书大题小题文府》全册背下来。
一念及此,卫辰不由叹了口气。
一个多月的话,还真是有些难度啊……
不过,背一背也无妨。
卫辰倒不是真想靠蒙题猜题到考场上蒙混过关,而是打算细细品读这文府,揣摩名家破题、承题、起讲之道。
就如同后世学习时用的题海战术,目的是从中吸取教训,找出规律,从而掌握解题的方法和思路。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和普通人一样,背书对卫辰来说,只是一种辅助学习的方法罢了,只不过这种方法在卫辰这里特别简单,也特别容易出效果,这就是普通人所达不到的了。
打定主意之后,卫辰当下就从书柜上取下《四书大题小题文府》的前几册,准备带回去先看着,等看完了再回来取后面几册。
卫辰抱着书本,朝林延躬身一礼:“谢先生指点,这书学生就先带回去看了。”
林延木木地点了点头,待卫辰出了藏书阁,他还定定地站在原地,脑子有点发懵。
“这小子,到底懂没懂为师的用意啊?”
第22章新同窗们
出了藏书阁,卫辰才发现外面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忙将怀中的书册盖在长衫下,冒着雨回到了号舍。
由于义学的“扩招”和“分班”,卫辰如今已经搬到了上舍之中,也换了一批舍友。
这些人里,只有陈俊原本就是义学学子,其余五人都是新来的。
他们并不全是贫寒学子,而是听说林延来盛氏义学任教,从江宁府各地慕名而来求学的。
卫辰也就白天上课时和这些新同窗见过一面,彼此间还没有通过姓名,并不十分熟悉。
见卫辰回到号舍,陈俊带着众人上前,卫辰放下怀里的书册,上前笑着与众人见礼:“在下荆溪卫辰,见过诸君。”
这几人来义学之前,便已听说过卫辰的名号,此时都不敢轻慢,一并还礼道:“幸会幸会。”
“在下上元陆轻舟。”
“在下上元贺今朝。”
“在下江宁陶大志。”
“在下江浦谢宣。”
“在下高淳杜嘉。”
陆陆续续,众人都通过了姓名,在陈俊的介绍下,卫辰也知道了几位新同窗的来历和背景。
陆轻舟和贺今朝是旧相识,他们都来自上元县的弘乐书院,那是当地有名的大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