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一个坐在轮椅上,连行动都无法自由的家伙,又该如何成为一个国家的总统。
然而,就是在被所有人都不看好的情况之下,罗斯福成功的击败了胡佛。
虽然,站着柯林的立场来看,事实上在这个时期,不管是什么人想要击败胡佛都不是什么太困难的事情。
罗斯福之所以能够成功的理由,实际上更多的在于民众已经对一切失去了希望,大萧条已经彻底的击碎了大众的信心,他们对美国的未来失去了期望,因此也不奢望之后还会有更糟的情况发生。
台上的胡佛已经破产,台下的,这个坐在轮椅上的‘新胡佛’似乎还有一些希望。
就这样,在民众对胡佛的厌恶以及破罐子破摔的心态中。
罗斯福当选了。
这并非罗斯福多么伟大,仅仅只是,大萧条中的美国需要一个选择,而罗斯福是他们不得已下的唯一选择。
第127章21俱乐部
信使报社内,柯林消化着自己从报纸上所得到的讯息。
很明显,眼下所有人都不看好罗斯福的参选。
甚至,或许连罗斯福本人,都对于自己能否从民主党内的提名中胜出,并不乐观。
所以,这或许是一个机会。
自从1890年颁布《谢尔曼反垄断法》以来,四十多年的酝酿,在这种反垄断的环境中,使得美国的报纸形成了强烈的地域性,形成了一城一报的局面。在无法占据全国市场的时候,报纸业开始以城市为中心,展开争夺。
当中,虽然被称为地方报纸,但是很多报纸尤其是那些发行量大的报纸,例如《世界日报》之流更乐意被称之为majornewspaper,既主流报纸。
并且城市和城市之间,也从存在着差距的。
例如,纽约和底特律,彼此报纸的声量就大不相同。
更别说,主流报纸虽然以城为家,但是影响力的辐射却不仅仅只局限在城市当中。特别是在面对重大事件,例如南北战争亦或者是总统大选的时候,报纸或者媒体的力量,完全可以左右战争以及选情的变化。
尤其在美利坚这样的资本主义社会中,经济永远和政治相关联。
柯林如果想要发展自己的《信使报》扩大影响力,不再局限在纽约市这一个城市的话,那么迟早会和华盛顿有接触。
既然如此,为何不早做准备。
心中一边默默的思索着计划的可行性,柯林同样清楚,政治是一把双刃剑。
谁也不清楚,未来的事情。
一旦自己所支持的对象失利,那么站队者接下来所要面对的将是一场无比艰难的局面。
然而,幸运的是。
对于旁人来说,这个选择或许存在着不确定的风险,稍有不慎就可能坠入万丈深渊,哪怕不死也会摔掉半条命。而对柯林来说却无疑于开卷考试,答案的结果早已了然于胸。
……
“老约翰,剩下的事情就交给你了,我要出去一趟。”
收敛了心中的想法,柯林从口袋里掏出怀表,确认了一下时间。
随即对着老约翰说了一句。
“交给我吧,老板。”
闻言,在排版机面前的老约翰抬起脑袋,扫过报社内的情况随即点头应道。
从报社里出来,柯林搭乘上电车前往约定的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