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在某天,有人会幡然醒悟到认为这是一种错误。
但是,柯林可以保证这天,绝对不会是在大萧条。
实际上,这个时期的人们与之前相比,更多的人认为轻微的犯罪行为是正当的,如入店行窃或窃电。
没错,早在大萧条时期,‘零元购’就已经发生了。
显然,这是一种根植在美利坚民众身上的历史情怀,一旦社会动乱或者经济情况恶化,人们就会无师自通的用出这一招。
历史是一个轮回,而‘零元购’也是。
……
“……老板,老板!”
恍惚中,老约翰的声音唤醒了柯林飘远的思绪。
回过神来,就看到这位报社的老员工靠近过来,小心翼翼的做出询问。
“关于下一周《信使报》的内容,我们是继续延续这周的风格,还是……”
“继续延续。”
点了点头,柯林用肯定的语气做出回复,紧接着又像是想到了什么一样的补充了说道:“另外,关于报童的部分,你也可以告诉他们,我的承诺依旧有效。”
这个时代的报纸媒体消息,远没有后世那般传播迅速,动动手指就能够知道发生在地球另一端的大小事。
特别是对于信使报社这样的小报社来说,哪怕是报纸的销量上涨,所辐射的范围也仅仅只不过是报社周围的几个街区而已,更远一点的地区,就有些余而力殆了。
造成这样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报童的因素,在这个交通还不发达的年代,报纸的主要派送主要依靠报童们的双腿,虽然也有报刊厅,但远没有到普及的程度,为了能够将报纸卖出去,报童们各自划分地盘。
而之前柯林见过的小吉米他们,就是负责信使报社周边街区的报童。
如果想要把报纸送到更远的地区,就需要通过送货员的货车,但是这也造成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其它区的报童并不清楚柯林所给出的打折承诺,而过去《信使报》糟糕的销量,也让这些报童情愿去购买竞争力激烈的大报,也不愿去进购柯林的《信使报》。
第二个原因,就是报社本身的印刷能力。作为一家地方小报《信使报》本身就没有太雄厚的资本,报社内所使用的设备,也多是一些老旧设备,平常印刷数千份报纸勉强还够,可是一旦数量多的话,机器本身也会吃不消。
说完这些,其实最主要的还是这最后一个原因。
也就是报社本身的财政状况,不足以支撑《信使报》扩大印刷,纸张的成本,墨水的成本都是一笔支出,之前报社的印刷还能够利用库存来支撑,但是等到这周以后,就需要购买新的纸张来使用了。
这也是为什么,之前柯林将那次留在报社内,当成是他最后一晚的原因。
因为一旦这周《信使报》的销量失利,那么以报社剩余的资金,根本就没有再发行的可能性。
好在,目前的情况还算顺利。
接下来柯林只要通过徐徐图之的方法,一点一点扭转报社的经营状况,应该能够勉强撑过开局这个艰难的时段。
“好的,老板。”
点了点头,老约翰转身就要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上继续下周新闻的排版。
“对了,老约翰。”
就在这个时候,柯林突然开口询问了一句。
“你知道这一次《信使报》的具体销售数量吗?”
听到柯林的询问,老约翰面露思索之色,暗自计算了一下,才道:“目前,因为不少报童还在工作的关系,我无法给出准确的数量,不过就今早报童来进购报纸的人数来计算,六千份报纸应该是有的。”
六千份报纸,对于动辄卖出十万二十万甚至百万的大报来说,实在是一个小的不能再小的数量了。目前,纽约发行量最多的报纸,单单一家就有百万之多,辐射影响范围更是涵盖整个纽约市甚至周边的城市,因此《信使报》这区区六千的数字,甚至连它们的零头都比不上。
然而对于柯林的信使报社来说,这却已经是一个足够振奋人心的数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