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组建ODST
长长的运兵车队列在西疆的沙漠戈壁上蜿蜒前进,灼热的阳光炙烤着荒芜的沙地和石头碎块,连车体外壳的金属都烤的发烫。
这里方圆一百公里都已经被划入军事禁区,周边本就稀疏的居民在虫群开始零星袭击之后,都已经集中迁走安置了,沙漠戈壁地区成为了天然的无人试验区。
这支车队的来源战士所属原单位很杂,从老牌主力的序列70到80的集团军,到新组建的106集团军战士,都有分布,新兵老兵混杂。
本次部队抽调没有公开半公开的选拔过程,主要是成建制地按连队甚至营级单位抽调,一声令下这些战士们就被调往了大漠戈壁,如同大半个世纪前的先辈一样,来这里开辟一片新的战场。
“不准问干什么,不准问到哪去。”
这是部队的行军纪律,被天南海北的各种口音不断地在通讯频道和战友间口头传递,但是传递地极为准确和高效,这就是部队钢铁一般纪律的体现。
在一处和别处荒凉并无二致的地方,车队渐渐停下,在统一的指令下,全军整齐地快速下车,整理自己的装备和携行具。
这支临时部队没有携带太多战斗装备,除了外骨骼和配套的单兵枪械,连士兵们酷爱的筒子和手枪粘性榴弹都没带,坐的车也是老式的部队烧油卡车。倒不是说都现在的技术水平了,还搞不定恶劣环境可靠的新能源车辆,只是单纯地勤俭持家过日子,这些老装备能发挥余热就继续用着,正好和老工业退出的残余相匹配。
视野所及首先是搭建的几个临时营地帐篷和模块化的指挥舱,大批的军营建设模块和各种基地建设材料,现在正在渡鸦运输机的辛勤空投下,以万吨计算,从国内的各个生产地出发,被扔到这个不毛之地。工地上有大批的工程部队和无人机械正在忙碌,一个规模庞大的战争训练基地正在初具雏形。
部队下车后,就是非常快速简洁的整队,按照自己的新部队编号站成一个个安静沉默的方阵,在战靴踏地和报数的声音结束之后,除了大漠的风声再无多余的杂音。
“报告司令员,行星轨道空降突击队一期训练营营长兼临时政委李志凌向您报到,应到3430人,实到3430人,全部到位,请指示。”
李志凌汇报的对象,是一个一头白发的奇特少将军官,多年的进取和磨练,让她身上有一种干练的气息,虽然还没有老将军那种不怒自威的气场,不过确实看着已经很有高级军官的气质了。
“稍息。”
“动员都做了吗?”
“报告司令员,已经做了。”
“行,那就别干晒了,安排宿营协助建设,尽快开始战斗训练。”
轨道空降突击部队,OrbitalDropShockTroopers,也就是常说的ODST,是一种从乘坐攻击舱从宇宙中降落到地面发动攻击的特殊兵种,战斗方式高效而暴力,力求在最短时间对敌人的关键节点实施来自轨道的立体打击,实现物理摧毁。
简单来说,能起到和虫族在德国战役期间使用的绕后空降类似的战略作用。
这种部署的方式十分迅速,负责部署任务的舰艇可以快速掠过星球的上空抛下几百个空投仓迅速开溜,或者在正面鏖战的时候率先派遣护卫舰从防线缺口渗透进行星表面,执行对地面战略系统的破坏,从而对正面轨道战起到辅助作用。同时ODST们使用水滴形单兵空降舱这种独特的部署方式,相比运兵船被防空火力击中就损失一整船士兵而言,ODST们就算被击中也只是损失一个人而已。
使用的空降舱被称为“人员投送载具”,缩写成英文高大上一点叫HEV,是一种由A级钛合金、超导合金、陶瓷所做成的泪滴状空投舱,这些载具因为重返大气层时的高温、G力对人的冲击,被认为是非常危险的。
HEV空投仓在距离地面3000英尺时计算机系统会自动弹出尾部降落伞减缓速度并保持空投仓下落姿势正确,在到达地面50米时计算机会点燃空投仓火箭制动系统进一步降低空投仓下落速度,直到空降完成。但是有些时候这些制动系统会因为进入大气层时候剧烈抖动和被防空火力击中从而失灵导致空投仓全速撞击地面导致乘员死亡。
HEV同时也用来携带武器、食物、弹药、无线电,甚至可以当作暂时庇护用的小卧室。
组建ODST是目前迫切的一项重要军事建设任务,是企业认为比起舰队船员的培养,更加重要的事。
因为舰队由于巨型战争载具的高科技特性,可以由cortana和舰娘来执行操纵,少人甚至没人也不见得就没有战斗力。但是只要不打算真的直接把火星干碎,那虫群在地面上部署各种防御设施,以目前的轨道火力确实没办法全歼,那总归是要派遣地面部队的,这时候就没办法了,必须要有一支精锐的星系陆战力量。
舰队为首的陆战力量主体现在正在组建,而这种轨道部署轨道空投的精锐力量,需要尽早培养,并且在战役中尝试开发各种战术,改进各种不合理的地方。
部队计划现在地球上参加战役,尝试xi惯这种战斗方式,提升实战能力,然后正在紧锣密鼓筹备的月球战役将会是他们荣誉的第一次试炼。
目前组建的ODST建制,编制上是一个师,编号200师,不过实际人员一期也就这么三千人,最终能通过训练和考核正式成军的估计一半都不到。当然二期和三期的训练已经在准备中了,以一期的培训为经验,规模会更大。
这个师目前配属在企业的新纪元级航母打击群里。虽然目前这艘船没有实体化,毕竟还没有维护手段,不过一艘巴黎级护卫舰现在兑换出来了,将会执行他们的搭载和各种训练任务。
同时,国内自己的主力舰造舰计划也已经启动了,有实物参考和目前的科技积累,最复杂的庞大核聚变动力单元,在制造俾斯麦舰体的时候已经准备过了,培养了一套技术体系和人员班底,相信船体的研究和实际制造也不会等很久了。
当然,考虑到本身趋近200万公吨的资源消耗量,目前建造上马的能力还是有点捉急。
如今水面舰艇的建造周期已经由于科技的跃升,以前的主力舰包括到十万吨级主力航母的大船,其实都用不了大半年,真要爆船产量技术上没有问题,一直没大规模造船就是在省资源给星际舰船。
但目前看来,还是小看了星际舰队的资源吞噬能力。这要不是先驱送了一个打击群,要靠自己造,国内这一个打击群要搞定就够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