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与我们同甘苦难战斗中在我们先!
“这是我们的莫大荣幸战死在陛下的眼前!”
乌萨斯军人们跟随着战旗,放声高歌前进。他们的昂扬斗志和英勇顽强,哪怕是身为敌人,有着刻骨阶级仇恨的泰拉人民保卫军也不禁为之动容。
“的确是勇士。”康曼德自潜望镜后转过身来。
乌萨斯士兵们大多目睹了第七师的战友陷进了怎样的地狱;也知道只要前进等着他们的就是同样的境地。他们也是血肉之躯,不是没有痛苦不惧死亡的怪物。可他们依然义无反顾地冲向了死地。
整个指挥所里的人都注视着公然夸赞敌人的领袖,康曼德淡定地说:“同志们,我需要你们记住两件事情。
“第一,只有勇气是打不了胜仗的。
“第二,最高程度的敬意是什么?是斩尽杀绝!”
**
康曼德自始至终也没有提及那最抢戏的玩意,地处巨大人浪潮头的三艘护卫舰。这三艘护卫舰都装备了四门102MM舰炮,同时拥有大量速射枪炮,一旦被其抵进射击甚至居高临下扫射,那么即使拥有相当高水平的战壕工事,泰拉保民军也必然会遭遇沉重的损失。
他之所以敢无视,是因为在他眼中,那三艘护卫舰已经是废铁了。
话说回来,保民军的炮兵力量着实……让人一言难尽。现在他们的兵力几乎相当于一个齐装满员的二战美军步兵师,却没有一两个炮兵团。他们只有五个团属85MM加农炮连和两个105MM轻型榴弹炮连。加起来一共才四十二门炮!
“但少不代表没用!”四爷在通信频道里对康曼德大声说。
以人联优秀炮兵干部充填最高指挥员和关键岗位,以起义水兵充填基层骨干,以西北冻原出身的普通战士充填大多数岗位。这样一来,泰拉保民军就拥有了在专业水平上至少合格堪用,在勇气上则相当充足的炮兵部队。
他说这话的背景音,是炮兵们正在一门门撤去火炮的炮衣,推倒炮垒前方的掩护物扬起身管,观测手正在汇报最后的修正参数,装填手拿着专用扳手给一枚枚炮弹装上引信。
五个85加农炮连此刻都集中在防线东段。人联工程兵和保民军炮兵们一起为这里精心地建立起了阵地。他们挑选出山脊顶部几个地势较高的位置,挖掘出让炮管几乎贴地的炮位,再在炮位前部的胸墙上用预制钢板和水泥板加固。在他们的前方,是步兵部队的防线;在他们的身周,是炮位阵地、测距仪阵地与炮兵指挥所;在他们的后方,是105榴弹炮与预备队的阵地。
尽管现在的炮兵力量远不如当年在卡瓦萨洛克组织石化蜥蜴和撼地炮揍混沌泰坦时的水平,但四爷还是有信心让炮兵成为整场战斗中最亮眼的存在。
康曼德的声音自话筒中传来:“你准备好了就开火。我只说两点:第一,绝不能让那三艘护卫舰冲进防线;第二,用最快速度粉碎敌炮兵和陆行舰。”
这相当于没有给他任何约束:“明白!非常感谢。”
然后他转过身来,向着炮兵参谋们高声命令:“各85炮连,准备反舰作业;各105炮连,准备反炮兵作业,准备就绪后听令开火!”
命令顺着无线电和电线传播,在传递到各处炮兵阵地上时,变成了嘈杂的声浪和忙碌的动作。
炮兵连的指挥员们拼命呼喊着“准备战斗!”,炮兵战士们从炮位后的掩蔽部冲进交通壕,炮位的胸墙上很快人头攒动。战舰发动机低沉颤抖的轰鸣,钢铁的铿锵声和咬牙切齿般的咯咯声透过弥漫的尘雾滚滚而来,催促着炮兵们完成准备工作:从炮尾卸下炮衣,打开战壕壁坑里的弹药箱,在落满泥块的阵地上磕磕碰碰地奔跑,把弹药箱拖到拉开的炮架旁边。
几分钟之后,各处炮位上都平静了下来。
四爷从自己的指挥所里走出来,看看挤在炮架边的炮兵们,看看炮尾后堆放着的炮弹,看看防盾后炮兵们弯着的背脊。他们在等待他的第一声口令。
“全体炮兵。”四爷用刚好让身边的参谋听见的平静声音说,“立刻开炮,急速射!”
参谋按住自己头上的通信耳机,高吼:“全体炮兵!立刻开炮,急速射!”
片刻之后,无法想象的阵阵巨响隔着拾音降噪通信耳机传进四爷的身体,震得五脏六腑不断晃荡。
一整排混杂着硝烟的雪尘在山岭顶部腾空而起,被炮口焰忽然映亮又黯淡下来。紧接着是第二次闪光——85加农炮的爆发射速可以达到每分钟二十发。
弹迹闪着紫色火星,消失在远方绵延的黑火药烟幕中。其他炮弹的闪光弹迹互相交织着。整个山岭上的各个炮连几乎同时开火了。空气在轰响、震颤、翻滚、撕裂。穿甲弹和高爆弹抛出一道道弹迹,消失在迎面扑来的暗红色弹道中——陆行舰在还击。
各炮连阵地的隐蔽和防护都很周到,那三艘打头冲击的陆行护卫舰虽然大致能判断出几个炮连的位置,但仓促间的乱射很难有效果。弓着脊背的炮兵们不顾近在咫尺的爆炸声,不顾在头顶回旋的硝烟和弹片的呼啸,拼命地装填、瞄准、射击!
一颗颗炮弹在炮闩处飞快闪动着,装填手不断地将炮闩柄向后猛拉,有人把自己的身体压到炮架上抵抗后座,在弹箱和炮架之间有好几双手组成的人链传递弹药。一串串炮弹呼啸着飞向两艘敌舰。榴弹在战舰表面上炸出团团火花,穿甲弹凶狠地钻进敌舰的舰体。
面对整整三十门火炮的攒射,在射击开始的第三分钟时,三艘伤痕累累千疮百孔的护卫舰已经被烈火和浓烟围绕。一艘护卫舰已经失去了控制,另一艘护卫舰发出了弃舰信号,第三艘的甲板上已经出现了弹药殉爆的火球。
第六军还没来得及做出反应,更大的灾难接踵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