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上课!
“武装力量不是凭空出现的,不是点个国策过了七十天就哗啦一下变出来的。它必须有背后的工业体系乃至整个社会支撑。”
康曼德从粉笔盒里抽出根粉笔,在手中掂着。扫视教室里的学员们。显然大家早就习惯了从他嘴里蹦出不明所以的词汇。
整合运动里那些“文化人”都坐在这里,他们都是之前在武工队里深入冻原时表现优异的人员,现在是部队的政工学员和民事工作表现优秀者。这些人将是未来的政工和行政骨干。
或许会让很多人感到出乎意料,但是,整合运动现在的整体共识里确实包含这个:爱学习。
这点可能是很多人想不到的,但是却实实在在存在,纵然这帮家伙还带着股“泥腿子,瞎胡闹,一身虱子两脚泡”的气息,但是他们其实无比深刻地感受到了知识匮乏的恶果绝不亚于物质匮乏。现在有了机会,他们一下子就像扑进水里的海绵一样疯狂吸收。
对于这个班而言,其学习内容包括时政热点、哲学理论、科技前沿等,但是最多的还是军事理论和军事技术。塔露拉第一次系统地如何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断山谷山脊河流走向,计算坡度,并在地图上标注敌我态势,还是在这里。
现在,塔露拉还是拧着眉头,旁边的阿丽娜听她讲着凯尔希的问题。作为军事干部旁听的爱国者和霜星在最后排默默听着,中间夹着某位老女人。
不过,今天的主角可不是“剧情人物”们。
康曼德清了清嗓子,双手压着讲台说道:“同学们,我们都知道,整合运动以改造泰拉社会为己任。
“然而,把话说得明白些。现在的整合运动,是被人联地外兵团113师‘包养’的。它所获取的绝大部分资源不是来自泰拉社会,而是来自113师。大家虽然不至于觉得我们是在拴狗链子,但也都迫不及待想冲向西北冻原,跟以前认识的乡亲们一起干出些事业。
“而我们这个班的任务,就是向你们提供完整的政工教育,告诉大家‘怎么做’,并在中间回答‘为什么’。”
康曼德说着,已经将几个要点一条一条写在黑板上了。
“整合运动要走群众路线,这我说过不止一次;然而群众不是生来就要跟我们走的,这我也说过不止一次。
“昨天我们讲到,群众工作的基础,是让群众获得看得见的实际利益,并且探讨了如何利用这些利益去引导和发动群众。而今天,我们要讲的,就是如何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迅速让人民群众获得看得见的实际利益。”
康曼德和他的侦察兵们满西北冻原乱窜,除了收集人口外还有实地考察的任务。人联侦察员、113师的社会历史研究处、西北冻原的本地战友们耗费过无数口水、咖啡、纸张,整合运动的农村政策试行稿才开始成型。
整合运动当前的最大特点当然是紧紧抱着地外兵团这个金手指……不对,金大腿……也不对,只能说是精金制承重柱。除了人力以外,一切资源都相当充沛。所以当前考虑建立的农村基层体系,有一个基本的原则:吸收尽可能多的农户。
西北冻原像,但不是西伯利亚;也不是华北平原或黄土高原。就像乌萨斯帝国很像但不是沙皇俄国,更与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没有关系;“这片大地”也不是地球。
当前西北冻原上的农村状况,是“大家都一样穷”的小规模村庄公社。沙俄也有村社。但西北冻原的村社不能与沙俄的村社画等号。
沙俄村社是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俄国农村废除农奴制后普遍建立起来的。牲畜、农具、住宅、生产物私有,但土地归村社支配,定期在农户中间重新分配土地。地主是村社的“保护人”,负责监督和维护其土地范围内的秩序和安全,有权撤换村长或其他公职人员,有权向村社提议开除农民,直至将其驱逐出村社。未经地主允许,村社不得改变轮作形式和开垦空闲土地。
——沙俄的村社,是农奴制改革后国家以法律和行政手段形成的基层社会生产和行政单位。有着大量的农奴制残余。
而乌萨斯帝国基本管不到西北冻原,只有纠察队有事没事过来刮地皮算不得有效管辖。这里的村社只是西北冻原农民们在恶劣的生存环境和生产环境下为了互帮互助保证生存形成的。
——西北冻原的村庄,只是因巨大的生存压力形成,先进点的是小农经济,落后点的勉强脱离原始公有制,还没“进化”到乌萨斯其他地区的农奴制那种较为先进的制度……
不过反过来讲,只要能解决生存保障的问题,在西北冻原吸纳人口就一般不会遇到太大的阻力。
整合运动预计的工作方法,是组织生存危机最为严重的村庄集村并屯。一个大型集镇将拥有200~300户家庭,凭借人联极高的农业开发水平和强大的生产力,让并村集屯的农民过上温饱型的日子不难。与此同时,在集镇内将派遣整合运动工作队建立政权机构,组织民兵,同时进驻一个排到一个连不等的正规军。
集镇除了居民点外还将成为一个堡垒,成为整合运动向西北冻原辐射影响力的据点。观察报告敌情、存储粮食弹药、部队宿营选址、存储武器弹药。
不必遮遮掩掩,这就是蝗军在东北搞集团部落制和美军在安南搞战略村的思路。蝗军虽然剿抗联成功,但造成农民大量死亡逃亡,永远失去了民心。而美军在南越搞战略村也弄得声名狼藉还效果不佳。
军事效果暂且不论,他们的行为都会引发极为尖锐的民生矛盾,是因为农民被迫离开自己的土地,而战略村本身又没有足够的生产生活资料提供给他们。农民失去生计,生活贫困化,能不选择逃离甚至造反吗?
但是西北冻原的情况截然不同——恶劣的生存环境让冻原农民们的心理预期降到了“能活命就行”,还有地广人稀这一极大的优势。同时,整合运动政权还有113师这个直接把挂开到修改游戏代码级的作弊器。
比如说,人联地外兵团113师用合成粮食工厂和自动化高效种植工厂提供了十分充足的饲料粮和主粮,这就使得整合运动几乎不需要从农民手中拿走什么。
要知道,在俄国内战中,布尔什维克之所以要实行余粮征集这种颇为极端的政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面对巨大的军事压力需要庞大的军队,同时还要供应至关重要的城市和工厂,必然面临着沉重的粮食缺口。
而整合运动不仅不用收粮,还能放粮。这还不是用来宣传的作秀,而是113师的粮食产能确实可以轻松养活整个西北冻原的人口。再像来自人联的农机队、农技员、化肥和农具协助集镇开荒、改进生产和兴修水利。再像免费帐篷和有补贴的模块化快建房屋……有了资源余裕选择银弹攻势的整合运动几乎没有引起什么不满,就把整个西北冻原的聚居点分布按自己的需求重新配置了,也把这里的人口都变成了自己治下的根据地公民。
收获之后,由于产量提高,农民手里除了明年的备粮之外,还会有可供出售的余粮,这些粮食由集镇统一收购,然后进入整合运动政权的流通体系。农民们手里有余钱之后,通常会储存起来对抗风险。但集镇能提供牲畜甚至农机,发放低息无息贷款,组织互助小组帮助生病农民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