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完,就一脚踹开房门带着睡眼惺忪的张守诚出门了。
……
契丹,漠北王庭。
耶律阿保机坐在王座上,身旁站着两个英武的中年人,一个身形高大,鹰钩鼻,目光锐利,身上穿着华丽的长袍,很有贵气。
另一个穿着铠甲,神色略有些阴沉,浑身散发着沙场宿将的铁血气息。
这两人,一者是耶律阿保机的长子耶律倍,一者是他的次子,耶律德光。
“父亲,东丹已经举兵十万,随时准备跟随大军南下。”耶律倍说话的声音很慢,但却很有力,颇有种一锤定音的感觉。
“能在短短时间内聚众十万,看来你比我想象中做的更好,召集十万兵马,国内没出事吧?”耶律阿保机眼里闪过一丝满意,笑着问道。
耶律倍一脸自信的说道,“父亲放心,东丹国已经臣服,些许叛乱动摇不了大局。”
“德光,你呢?”
“父亲,迭剌等诸部可出兵十万,这十万全是青壮精锐。”耶律德光沉声道回答,声音急促,有些火爆。
此刻,两兄弟互相对视一眼,暗地里的较量不言而喻。
耶律阿保机发出畅快的笑声,“哈哈,不愧是我的兵马大元帅,有了这十万精锐,何愁大事不成,这次,我必不会重蹈当年的覆辙,直入洛阳,亲自与我那个好女婿见上一面。”
随即耶律倍附和道,“放心吧,父亲,这次我们一定会让中原人见识一下我们契丹的厉害。”
……
双方战争如火如荼的准备,这时候已经差不多快要明牌了,战争可以说是一触即发。
整军备战已经做好,粮草也源源不断的运往前线,于是苏铭就整天拉着李文通和石敬瑭们在禁军大营中推演对策,猜测敌人的行军路线和意图。
不只是他和诸位将军,就连武监之中还未毕业的学生也一起来旁听。
大战在即,不是任何时候都有参与大战的机会,这次,武监之中会有一部分学生跟随大军去前线观战。
他们不会参与战争,但却会旁观战事的转变和进度。
学的再多,练得再多,不如亲自旁观一场真正的战事,亲眼见到的总比纸上的记载的要好得多。
其实,这已经相当于后世的“参谋”了,在古代早就有参谋这个东西,所谓的“运筹帷幄之间,决胜于千里之外”说的就是参谋的作用。
只不过,古代的参谋是指将帅的决定,而不是具体到某个部门的职能,更没有这个制度,苏铭也不打算搞这个东西,通讯条件都达不到要求,参谋设立了反而会干涉主帅的决断。
将帅一起互相讨论,庙算,已经算得上是参谋了。
在推演中,苏铭和诸位将军预想的是契丹有六十万大军,从幽州边境攻入,这里长年累月遭受异族袭扰,边防重镇丢失许多,防线空虚,几乎无险可守。
五十万人,要从别的地方进来,可没那么快。
相比之下,河东方面的守备就健全许多,朝廷这次出击,也是以河东为大后方建立防线。
这场庙算,苏铭没有参与,全程倾听石敬瑭他们商议,上了战场,他就是将领,只需要听主帅的命令行事,其他的不用考虑。
御驾亲征已经说明了一切,等这场战事赢了,即便不是他做的决定,大部分功劳也都会归到他身上。
对于战事他只会纸上谈兵,跟这些沙场宿将比差远了,军队中最忌讳的就是不懂军事,胡乱插手,无论是历史还是后世都有很明显的例子,比如凯绅大队长。
……
上半年就在契丹和大唐的整军备战中平安无事的度过了。
到了七月,契丹人不宣而战,五十万大军兵出漠北,一举踏平幽州边境,南下入侵。
不良人的信报很快,契丹入侵后的第三天,洛阳就收到了飞鸽传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