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音落下,李嗣源心里咯噔一跳,怎么他刚表态,颜素臣就冒出来了,这是早有预谋?
颜素臣微微抬头,用一种悲呛的语气道,”陛下,朝廷已经许久未举行科举,未免前日礼部官员查阅昔年科举礼制之时,发现朝中典籍多散落丢失,寻而不得。“
“随即我等便去寻找昔年的史册,欲要从中复刻旧迹,但令我惊讶的是,前朝的史册也多丢失,埋藏在集贤殿浩如烟海的书堆之中,我等只找到关于科举礼制的只言片语,残章断句。”
“大唐传承数百载,不能淹没在岁月之中,微臣恳请陛下重新寻人编写礼制,修撰前朝史册,以免史册疏漏,先人事迹无法传承。”
颜素臣年纪很大,比孔贤文小不了几岁,当初,他眼睁睁的看着孔贤文被李嗣源当做弃子,死在雁门关,自那时起,他的心气就渐渐没了。
孔贤文的下场令他产生了兔死狐悲之感,索性他便带着颜家投向了当今天子。前日,他接到了陛下的密函,他当场就动心了,因为密函中提到了编撰史书。
编修史书,这对于一个文官来说,这是何等的吸引力。
不同于出使契丹充满了不确定性,这件事如果做好了,足以让他名留青史,司马公文一部史记文耀千古,他颜素臣为何不能?
接到密函之后,颜素臣没有思考皇帝在其中有什么算计,他一把年纪,黄土都快埋到脖子了,在这个岁数能得到编写史书的机会,他哪还管得了别的。
文官,最大的追求,不就是青史留名么?
宁死也要在悠悠青史上留下一个名字,更遑论,他还有机会为一个逝去的王朝盖棺定论。
上奏完之后,颜素臣退回原位,心中不禁悲叹,孔大人,你死的太早了啊。
第138章一石三鸟
去岁,故礼部尚书孔贤文身陨雁门关,不仅没能名留青史,身后名亦是毁于一旦,而颜素臣作为副使,勉强戴罪立功,官复原职。
现在想一想,一切都是那么不值。
李嗣源,非人主也!
朝廷大事,在他眼中恍如儿戏。
如今,随着岐王在朝廷站稳脚跟,局势趋于稳定,颜素臣曾数次乞骸骨,想要告老还乡,却被天子驳回。
颜素臣在朝廷资历很老,又是文坛大佬,他如果乞骸骨,苏铭这边可没有第二个人能当上礼部尚书。
他如果走了,礼部尚书之位必然要落到晋王党手中。
苏铭只好想个办法将他留在朝中,等到明年,他羽翼丰满,颜素臣在不在朝都无所谓了。
于苏铭而言,今年是关键的一年,他要与契丹和谈,发展兵力,收服节度使。
如果大舅哥归来,他不会让他开启龙泉宝藏,而是要尽量拖延,时间拖得越久,对他就越有利。
他现在缺的就是时间,无论是要对付天下的节度使,还是要对付袁天罡。
而编撰史书,这一招算得上是一石三鸟,其一,留住颜素臣,在前朝史书未曾编完之前,他绝不会离朝。
其二,这是他给那些世家子弟们挖的大坑,要编好一部史书,至少要数年之功。
其三,袁天罡的目的是复兴大唐,他忠于的也是大唐,那个万邦来朝,物华天宝的大唐,苏铭让人编篡史书,无疑是给那个时代盖棺定论。
无论那些先人是好是坏,他们在史书中总要留下自己的位置,斯人已逝,唯悠悠青史长存。
也许在某个时候,这本史书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前提是这本史书修的好,不要像十全老人修四库全书那样删删改改。
那是修书?那是毁书好吧。
编篡史书还有诸多好处,就不一一表述了,总之,此事对朝廷有好处,对苏铭更有好处。
修史书?
李嗣源眼睛眯起,面无表情,心里不断盘算着,天子为何突然要修史书?
颜素臣只是一个礼部尚书,修史书是一项浩大工程,单凭他一个人绝无可能促成此事,而满朝之中,唯一有能力推动此事的只有当朝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