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那些外人才会觉得,她们母女的性子截然相反。
女儿随了她的性子,但是行事手段又学了她爹,那些因她皮相便觉得她软弱好欺的人,直到倒了霉,都还不知道怎么回事。
“女儿原本不想多管闲事的。”花琉璃解释道,“可是公主府的太监鞭笞百姓,那个公主还说你的坏话,女儿哪能忍得住。你可是爹爹最爱的女人,女儿和哥哥们最好的母亲,怎么能随随便便让人当着我的面,说你的坏话?”
“我们家乖女做得好,咱们为将者若无守卫百姓之心,又怎么能上战场。”卫明月笑道,“做你认为对的事,不要怕。”
花琉璃腻进卫明月怀里,小声道:“母亲,乐阳长公主是不是想让自己女儿做太子妃?”
卫明月低头看着还像儿时向自己撒娇的女儿,脸上的笑容微淡,“你想让她做太子妃吗?”
“她做不做太子妃,跟女儿有什么关系?”花琉璃坐直身,疑惑地看着卫明月,“这种事应该陛下去想才对。”
“你说得对。”卫明月笑了笑,“以我来看,陛下大概不会愿意让谢姑娘做太子妃,虽然她确实是个好选择。”
谢家出才子名士,在南方极有名望,太子娶了谢家女,等于收买了南方大部分文人的心,对他继位以后的声望极有好处。但是有利就有弊,南方才子名士们把持着舆论主流力量,这就等于是一支无形的剑。
身为帝王者,并不想靠着一把剑成为高手,而是想成为这把剑的主人。
太子与谢家女成亲,既是让南方文人圈为自己所用,也在无形中抬高了南方文人的地位。久而久之,这些人就会对皇家指手画脚,说这个能做,那个不能做,让帝王成为带着名声枷锁的傀儡。
与大晋相邻的玳瑁国,便是前车之鉴。
卫明月曾去过玳瑁国,那里重文轻武,信奉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读书人动不动就在朝堂上进行死鉴,当朝撞死还能搏个清名。
最让她不能理解的便是玳瑁国大街上几乎看不到几个女人,女子若与外男见面说话,便为不洁。便是王女,也要早早嫁人,恪守所谓的妇道。
驸马娶了王女后,竟然还敢养小妾,王女若是容下小妾,会被这些读书人夸大度,若是容不下,少不得被人说善妒、凶悍之类。
大晋的驸马若敢做这种事,轻则就被公主带人打得鼻青脸肿只剩半条小命,重则打个半死再和离。
至于京城的文人,遇到这种热闹场面,只会带上纸笔把事情经过记录或是画下来,然后写上几首打油诗,写成戏剧逗人玩乐,无人会替驸马喊冤。
近年来,谢家有几个老头子,倒是在提倡大晋应该学玳瑁正仪之风,不过并没有引起太多人重视。
她很担心,谢家女嫁给太子以后,万一突然开始以身作则,让大晋女子学习玳瑁女眷,那可真是麻烦了。
她担心地看了眼花琉璃,女儿还年轻,后半辈子可不能生活在这种环境中。但是上位者的行为,对民间的影响是巨大的。
思来想去,还是希望谢家女不要做太子妃好。
乐阳长公主回到京城的第二天,就进宫拜见了太后与昌隆帝,提到去年病逝的长女,她当即便哽咽起来。
“大姑娘向来体贴又懂事,只怪我当年生她的时候,没有给她一个强壮的身体。”在太后与昌隆帝的劝慰下,乐阳长公主勉强止住了眼泪,红着眼眶拉着二女儿的手道,“如今我膝下只有瑶瑶这个闺女和一个不成器的小子,瑶瑶这孩子温柔贤淑,又喜欢京城的人文气候。我就想着,就让她留在京城里了。”
这话说得不算太隐晦,昌隆帝与太后明白她的意思,她想让谢瑶嫁在京城里。
太后笑问:“你这是看上哪家好女婿了?”
“母后,女儿虽常到京城居住,但到底对京城不够了解,其他儿郎好与不好,女儿也不清楚。”乐阳长公主有一下没一下地摸着谢瑶的手背,含笑道,“倒是太子是我看着长大的,瑶瑶这孩子性格温顺,从小就喜欢找太子玩,不如亲上加亲,让她留在太子身边照顾他?”
听到这话,太后脸上的笑容顿时淡了下来,她看了眼昌隆帝,端起茶杯遮着嘴角不说话。
昌隆帝神情淡淡地看了眼含羞带怯的谢瑶一眼,不提婚事,反而道:“你此次进京,驸马为何未与你一起?”
“驸马还有一些事要处理,大约半月后才能到。”乐阳长公主道,“皇兄,瑶瑶与太子……”
“陛下。”赵三财匆匆走进来,“长安侯求见。”
“明月来了?”不等昌隆帝开口,太后率先道:“快请她进来。”
见太后这个态度,谢瑶脸色变得惨败,若是太后同意这门亲事,又怎么会急着让其他人进来?分明是不想她嫁给太子,又不想她与母亲太难堪,才会如此做派。
乐阳长公主倒是比女儿沉得住气,她皮笑肉不笑地拍了一下女儿的手背,双眼凝视着殿门口。
当年京城里的人总说卫明月那个粗鲁的女人才是京城第一美人,她倒是要看看,在苦寒的边关待了这么多年,卫明月还能美到哪里去。
不多时,一个明艳的女人走了进来,举手投足都带着一股鲜活的力量,十分的夺目。
“母亲。”谢瑶感觉到手背传来刺痛,她轻轻唤了一声。
乐阳长公主松开女儿的手,端庄地坐在椅子上,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