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顺明机械有限公司 > 第三百三十九章 诸公震怒为厘金(第1页)

第三百三十九章 诸公震怒为厘金(第1页)

第三百三十九章诸公震怒为厘金

崇祯十五年的三月,消息传回了京师,坚守了半年之久的松山城被清军打破,督师洪承畴以及他所率领的大队兵马。在城内激战,依然不敌。

蓟辽总督洪承畴、辽东巡抚邱民仰、总兵曹变蛟等人皆力战不屈而死,满城明军降者十不过一二。

和久病床前无孝子这个俗谚有几分诡异的相似,和崇祯十四年七月间松山大败的消息传回京师天下惶恐震动不同,大半年过后的松山城破、文臣武将皆力战而死的消息,京师内从皇帝到下面的平民百姓都以一种很平静,或者说是麻木的态度接受了这一切。

在松山被围困之后,出征将士的命运就已经决定了,眼前这个结果大家早就是预料到了,无非是早晚而已。

督师洪承畴战死,联想一下在河南剿贼的督师丁启睿,不由得让人感叹,大明再无人可用了。

麻木的接受是一回事,为了做给天下人看,也为了勉励臣下之心,崇祯皇帝在消息传回来之后,就表彰洪承畴为忠烈之臣,赠以美谥,公祭招魂。

“洪亨九没有死,这样的人物,鞑子舍不得杀。”

这个消息在滦州的灵山商行分号快马传递下,济南城收到消息的速度,比起京师来还要快了一天。

松山城破的消息被严密的封锁,除却内账房的几个人知道之外,也就是李孟和孙传庭得以了解。

听到松山城破、洪承畴殉国的消息之后,孙传庭好像是一下子衰老了十年,久久不语,李孟也能了解对方的情绪,孙传庭恢复过来之后,长叹了口气。开口说道:

“这……大明完了……”

言语之间萧索无限,不过李孟沉吟了一下,却说出这句话“洪亨九没有死”,看着孙传庭睁大的眼睛,这位重臣气度的孙伯雅很少有这样的表情。

洪承畴是李孟地历史知识中少许能记得的人物,也是这人物的命运太过吸引人,在后期满清入关内起到的作用太大,还有那所谓的“绯闻”。现代太多的影视剧还有传奇小说都是着墨不少。

那种信息爆炸的时代,李孟耳闻目睹,多少也是知道些,尽管脑海中的印象有些模糊,但还是下这个判断。

这时候孙传庭没有带铁面具,看着李孟地眼神很是古怪,脸上的表情也是尽量的木然,但还是能看到有怒气浮现。

想必是人已经死了。并且被朝廷彰显为忠烈,为什么你居然说出这种话来,这不是侮辱死者吗?

李孟自然知道孙传庭的表情是怎么回事,胶州营在关外没有情报网络,方才那话说出来未免有些像是未卜先知的神棍了。李孟也有些把握不准,历史会不会因为自己的到来而发生什么改变。

但胶州营的存在,最起码目前和关外的鞑子还没有什么交集,关内地历史也是按照原来的大势在缓慢的发展着。应该不会有什么变化。

“李某所说,应当有个八成的准头,孙先生,莫要这么看我,李某可是那种妄言的人吗?”

这句反问倒真是问住了孙传庭,李孟从没随便说什么话,凡是下地判断基本上都是有理有据,而且是准确。就是因为这一点。孙传庭在心中隐约有个想法,那就是天命在李孟的身上,被李孟这么反问,孙传庭稍微错愕之后,心中却马上接受李孟的判断。

接受了这个判断之后,接下来的想法却让孙传庭更加地心寒:

“若是这洪亨九活着,要真是为鞑子所用,那是天下大害。他……”

洪承畴的确没有死在巷战之中。副将夏成德派自己的儿子出城和鞑虏勾结,把自己的儿子作为人质取信于对方。相约半夜打开城门,放清军进城。

这卖身投靠也需要有个厚重的见面礼,督师洪承畴作为地位最高的官员,就是个合适的选择。

那晚上,夏成德安排亲信心腹按照约定打开城门,自己带着手下兵马直奔洪承畴的官署所在,趁乱冲了进去。

尽管洪承畴做好了殉国地准备,但事到临头,放在自己脖子上的那柄剑无论如何也是割不下去,被冲进来的夏成德部下夺去佩剑,捆了个结实送到了满清军中。

巡抚邱民仰、总兵曹变蛟都没有死在巷战中,而是在仓促间被满清俘虏,不过在满清招降的时候,都是大骂不降,以身殉国。

蓟辽总督洪承畴也是大骂不降,不过清军却没有杀他,或许是有过提前的招呼,直接把洪承畴送往沈阳。

以大明在关外的情报,压根不可能知道这些,只得是当做殉国来宣传了。

松山这支军队的覆灭,代表着大明北方最后一支能战之军的败亡,自从万历末年开始,大明地中枢就实行地是“战于关外,庇护关内”的策略,力争不让战争发生在大明地腹地。

但在松山之败后,锦州陷落的时间也不会太长了。

锦州若是陷落,锦州身后的各个堡垒要塞都是无法长时间的坚守,只能是退回山海关,山海关虽然号称是天下第一雄关,但作为防御实在是太过单薄了。

若是山海关一破,自山海关至京畿之地,一马平川,根本无险地可凭依守御,何况大明已然无兵可用了。

天下间的有识之士,稍加分析的话,都可以看到很可怕的将来,但很少有人愿意朝着那个方向去想,只是想着或许会有所转机。

当日明英宗带着五十万大军征瓦刺,结果全军覆没,皇帝被俘,大明不还是支撑下来了,今天这个局面,还没有那时候那么糟。

希望河南决战之后。彻底歼灭李闯流贼,然后抽调力量再次对付关外的鞑虏,不过这个想法只不过是个空想而已。

凡是明白人也知道这个的希望不是很大,但是结果太可怕了,谁也不愿意那个结果发生,大灾频频,内乱外患,这难道是是末世的景象吗。很多人都不敢去想这个。

兵部尚书陈新甲自从接到孔府的信笺之后,先是鼓动朝廷下旨提升淮扬军参将陈六的官衔,升为山东副总兵,这陈六在接受了这个官衔之后,并没有显现出什么有自立之心,反倒是加大了在两淮之地的巡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