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臣之中,鲜明地形成了两大阵营。
一方是以内阁首辅姬博韬为核心,辅以兵部尚书、吏部尚书、刑部尚书等重要官员,他们神情肃穆,队列整齐,显然对顾启贤的登基持支持态度。
另一方,则是由一位身披蟒袍、气度不凡的老者领衔,此人正是盛武帝顾天庸的亲弟弟。
怡亲王顾天恒。
他的身份显赫,其背后所代表的,是皇室内部的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顾天恒身后,礼部尚书紧随其后,还有户部尚书与工部尚书两位重臣。
他们站成一列,虽未言语,但眼神中透露出的复杂情绪,却让人不难感受到这场权力更迭背后的暗流涌动。
金銮殿内,两股势力对峙,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紧张氛围。
原来,在誉王与姬博韬归来后,一场精心策划的权力转移悄然展开。
姬博韬,这位深谙朝政运作的老练政治家,迅速采取了一系列果断而隐秘的手段,以稳固新皇的权威并加速权力的集中。
首先,他利用自己在朝中的广泛人脉与影响力,秘密联络了多位关键部门的官员,通过私下的会谈与承诺,赢得了他们的支持与效忠。
接着,姬博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通过内阁紧急会议的形式,正式确立了誉王顾启贤的皇位继承人身份,并尊称其为“盛仁帝”。
这一举措不仅迅速稳定了朝野人心,还巧妙地避开了可能引发的皇位争夺风波。
随后,姬博韬以新皇盛仁帝的名义,通过内阁迅速拟定了旨意,并向外界宣布了一则震撼人心的消息。
盛武帝顾天庸与太子顾启志,不幸被妖妃岚贵妃所掳走,尽管他们拼尽全力,仍未能将陛下与太子救出。
在盛武帝生死未卜、临危之际,他已将皇位传给了德才兼备的誉王顾启贤,以延续大盛王朝的辉煌。
姬博韬的这一系列操作,不仅为新皇的即位提供了合法的依据,也巧妙地利用了民众的情绪。
为新朝的稳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这一消息,犹如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重磅炸弹,瞬间在朝野内外掀起了滔天巨浪,引得人心惶惶。
恰逢今日,是盛仁帝即位后的首次早朝。
朝臣们满怀期待与好奇,欲一睹新皇风采。
然而,这场早朝却并未如众人所愿那般平静顺利。
久不过问朝政的怡亲王,竟在朝堂之上公然发难,言辞激烈,一口咬定是誉王顾启贤带兵谋反,残忍杀害了盛武帝顾天庸,才得以篡夺皇位。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顿时一片哗然,气氛骤然紧张。
姬博韬等一众重臣,深知此事的严重性,也深知怡亲王此言若成真,将对新朝的稳定造成不可估量的打击。
因此,他们纷纷挺身而出,与怡亲王展开了激烈的唇枪舌战,各抒己见,互不相让。
盛仁帝坐在高高的龙椅上,望着下方争吵不休的朝臣们,心中焦急万分。
他深知,若任由事态发展下去,必将引发更大的动荡。
于是,他果断下令,命一名小太监火速出城,前往秦浪等人所在之处,请他们即刻回京,以助平息这场风波。
正当朝堂之上双方争执激烈,气氛几乎凝固之时。
金銮殿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紧接着,一名小太监匆匆步入,跪于大殿中央,声音中带着一丝颤抖,启禀道。
“启禀陛下,镇国公轩辕策、大将军倪广瑞、玉林布政使秦浪三位大人已在殿外候见。”
此言一出,盛仁帝与姬博韬等人,瞬间松了一口气。
而另一方,那些追随怡亲王的几位重臣,则面色骤变,眼中闪过一丝惊恐与不安。
他们之所以敢于跟随怡亲王在朝堂上发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