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兵部的定额,大明军队当有兵员超三百万人,可是按照宋应昌的调研,实际上只有八十余万人。算下来,“吃空饷”的兵员超过七成。据说有的地方,缺员更是超过八成。
想要改掉军队的这个恶习,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不过,却得到了皇帝的大力支持。
除了这“三把火”,还有些改革计划,钟南暂时并没有实施。
比如总兵互换制度:全国各地的总兵,按其战略地位和兵力,分为三档;每三到四年,同一档的总兵要换防驻地。
比如京师禁军改革:私下里重新组建一支禁军部队,用来逐步淘汰三大营中的部分将士;将“新军营”的规模再度扩大,并定位于禁军中的机动部队。
比如改革卫所制,逐步裁撤各地卫所,并将卫所的囤地进行土改。
比如改革各地军队的后勤制度,逐步剥夺各地总兵掌管物资的权利,改由朝廷指派的后勤专员,来负责各个军队钱、粮等物资的发放。
……
脑海里的这些计划,大多都是钟南从后世借鉴而来的。只待时机成熟之后,他就会一一展开。相信励精图治之后,大明军队的战力定会大大加强,也才能抵御得住逐渐强大起来的努尔哈赤。
而作为这一系列重大改革掌舵者的钟南,此时正坐在钟府的饭桌之上。四美各自坐在他的两旁,一边是秋香和杜小曼,另一边则是廖青儿和姜沫。而小地瓜,就坐在钟南的正对面,一家人其乐融融。
“钟大哥,短时间内,你当不会再去远处公干了吧?”秋香问到。
“应该不会了吧。”钟南想了想,随即回答到,“之后即使要打大仗,我也不会过多深入到前线了。何况,京师也要有人坐镇才行啊!”
“那可不是。南哥,战场上刀枪无眼,你能不去前线,还是尽量不要去的好。”廖青儿接着话。
“打仗不是那些将军们的事情吗?怎么还需要钟大哥这样的高官去前线呢?”姜沫有些不解。
“也不能这样说。”钟南放下筷子,“再怎么说,我也是大明军队的最高指挥官,虽说不用提刀上阵杀敌,可有时候,还是需要去前线走走看看的。”
看见四美都露出了担忧的神色,钟南呵呵一笑,跟着补充道:“放心吧,我最多也就是到前线的军营里去转转。何况,就算我想去战场第一线,那帮将领也不会让我去的。”
四女听到这里,才放下心来。
三月初,万历一朝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祭祀活动开始了。
上午,朱翊钧在午门外升座,接受钟南等人献上的倭军俘虏六十一人。皇帝下令,将所有的俘虏交给相关部门验明正身后,全部斩首。之后,还要将砍下来的头颅传送天下。
同日,皇帝还接受了百官朝贺,并在郊庙做了声势浩大的祭告活动。活动之后,皇帝还把献祭祖先的果酒,分赐给了内阁大学士和六部九卿等朝廷大员。
三月底,皇帝颁布了《平倭诏》,并诏告天下,还派人将诏书送到了各藩属国,以及倭国、蒙古等国家。
《平倭诏》内容如下: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缵承洪绪,统理兆人,海澨山陬,皆我赤子,苟非元恶,普欲包荒。属者东夷小丑平秀吉,猥以下隶,敢发难端,窃据商封,役属诸岛。遂兴荐食之志,窥我内附之邦,伊歧对马之间,鲸鲵四起,乐浪玄菟之境,锋镝交加,君臣逋亡,人民离散,驰章告急,请兵往援。”
“朕念朝鲜,世称恭顺,适遭困厄,岂宜坐视,若使弱者不扶,谁其怀德,强者逃罚,谁其畏威。况东方为肩臂之藩,则此贼亦门庭之寇,遏沮定乱,在予一人。于是少命偏师,第加薄伐。”
……
“兹用布告天下,昭示四夷,明予非得已之心,识予不敢赦之意。毋越厥志而干显罚,各守分义以享太平。凡我文武内外大小臣工,尚宜洁自爱民,奉公体国,以消萌衅,以导祯祥。更念彤力殚财,为日已久,嘉与休息,正惟此时,诸因东征加派钱粮,一切尽令所司除豁,务为存抚,勿事烦苛,咨尔多方,宜悉朕意。”
卷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