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大宋第一武将 > 第143章 苏对沙城(第1页)

第143章 苏对沙城(第1页)

大宋皇宫大兴殿,今日又是朝会之期。皇帝赵立庆端坐在龙椅之上,神色肃穆而威严。

此时,辽国投降的喜讯已然传至汴京,殿内气氛热烈非凡,振奋人心。大臣们交头接耳,脸上洋溢着难以掩饰的喜悦与自豪之情。

赵立庆抬手微微摆动,示意群臣安静下来。稍后,他缓缓开口道:“诸卿,承蒙将士们英勇作战,百多年来大宋北方的威胁终于得以解除。如今,当务之急是商议如何治理那片新得之地。下面就各自说说你们的看法吧。”

群臣闻言,个个陷入沉思之中。片刻之后,王安石率先出列,拱手行礼道:“官家,臣以为当派遣得力官员前往治理,重建秩序,安抚百姓。可选拔清正廉洁、有能之士,赋予重任,确保新得之地民心稳定,经济复苏。”

韩琦紧接着上前,躬身朗声道:“官家,臣以为应加强军事部署,以防北方其他势力趁虚而入。在关键之地修筑城池,驻军镇守,确保边境安全。”

这时,礼部尚书郑雍也站了出来,躬身拱手,言辞恳切地说道:“官家,新得之地当重视文化教育,传播我大宋之礼仪道德,使百姓归心。可设立学堂,派遣名师,培养人才,以文化之力量巩固统治。”

殿内群臣纷纷各抒己见,气氛再度热烈起来。赵立庆微微点头,认真倾听着每一位大臣的建议,心中思索着治理辽国旧地的良策。

经过一番商议,决定将原辽国上京城更名为呼州,并设立东北行省。

东北省管辖地域辽阔,原辽国上京以东至东海都在其管辖之内。

王安石再次奏报:“官家,原辽国降兵及官员人数众多,加上家属至少有七八十万,如安置不当恐生事端。政务院与枢密院商议的组建农场之策,还需完善。”

“嗯,此为战后最为紧要之事。”赵立庆陷入思索之中。

苏轼出列躬身道:“官家,东北可开垦土地众多,不如将他们分散开来,每一次最多不超个百户,且不将官兵安置在一起,这样就不怕他们再生乱。”

赵立庆点头道:“苏相此话有理,那就按此方略,政务院和枢密院尽快拟出章程,将这些人员安置好。”

众臣躬身行礼道:“是,官家。”

礼部尚书郑雍再次躬身道:“官家,耶律洪基及家眷不日将抵达京城,此事该如何安排。”

按正常的程序,像这种情况是要举办一个盛大的典礼,来彰显大宋的威风。

赵立庆略一思索,说道:“不用办什么典礼了,人到了汴京就找个地方安置。至于灭辽这事,大宋月报宣扬一番就行,不必做这些表面文章。”

“陛下圣明。”群臣齐声高呼,躬身行礼。

散朝后,赵立庆回到紫宸殿。女官高银月已经恭候多时。“陛下,西域传来几份奏报。”

赵立庆微微颔首道:“嗯,说吧。”随后快步走向西侧的大地图。

高银月连忙跟上,边走边说:“虎卫军四个师和靖远师已经进入东喀喇国,再有几日就能到达西喀喇国最东边的苏对沙城。”

赵立庆看着大地图旁边一张较小的地图,这是一张西域诸国图,虽然不是很全面,但几个较为重要的地方都有标明。思索一番,问道:“几位师长准备要怎么打这场仗?”

“回陛下,由于对当地的情况不是很了解,加上语言不通,几位师长一致认为让东喀喇国的军队当先锋。如果他们不能劝降或夺下城池,再由我们宋军出手攻击。而且各师之间的距离不能离的太远,预防有其他变故。”这是高银月整理完几份奏报得出的概括。

赵立庆微微点头道:“嗯,在那种地方,他们的谨慎是对的。不用给他们如何回信,朕不干涉前方将领的决策。”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