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最后,这无疑是个双赢的局面。
“哥伦比亚的渠道已经搞到了,维多利亚的渠道那边,虽然戴菲恩和拉芙希妮都想帮忙代理本次《厄斯》的出版,但仔细想想,还是选开斯特公爵更好。”
一来,是开斯特公爵在宴会时就和恩斯特打了招呼,如果未来《厄斯》出新作,她愿意作为代理推广。如果这个时候恩斯特装作忘记了,那又是驳了开斯特公爵的面子,还捞不到什么好处。
二来,如果能端水,恩斯特也不想就和开斯特公爵把关系闹得僵死了。毕竟人家的渠道,的确不是重心在军事的温德米尔公爵,或者行事没有那么光明正大的拉芙希妮,爱布拉娜姐妹可以相比的。
说起来也奇怪,戴菲恩想要帮他这个忙,在维多利亚出版厄斯,倒还能理解,毕竟两人的关系很好,对这位小殿下来说,这只是举手之劳。
但拉芙希妮为什么突然凑起热闹来了?
在恩斯特与拉芙希妮的接触中,拉芙希妮应该是个腼腆,内向,但很坚强的少女才对啊。就算沾点文学的属性,也不至于主动开口,和戴菲恩竞争吧?
奇了怪了,怎么回事呢?
第二百一十章白面鸮的谢拉格观察日记
恩斯特并没有写日记的习惯,但乔伊丝却有。
从哥伦比亚到谢拉格,这段时间对她来说是一段无比奇妙的经历。
其实,在第一次接到恩斯特的通知,要她担任谢拉格的财政部长的时候,乔伊丝是有些犹豫和胆怯的。
她在学校学习的经历,严格意义上和财务并没有什么关系,对哥伦比亚大学里“人才济济”的经济学,金融等专业的知识,更是一窍不通。但恩斯特却依然坚持,将这个位置托付给了她,给了她最大程度鼓励。
“每一个大学生在真正出身社会之后,都会经历这个阶段。我认识的一位老前辈曾经就这么对我说过:要真正成为一个社会人,根本不是简单的从大学毕业那么简单。什么时候,你能抛弃掉身上的书生气,学会认识到自己就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之后,你才算是真正从你的学生时代毕业了。”
这是恩斯特推心置腹的话,他口中的那位老前辈曾经就给他举了一个例子。
一个刚刚从会计专业毕业的大学生,进入了一家外企成为了会计实习生,踌躇满志的他刚打算效仿《反贪风暴》《审计风云》等电影电视剧,踏上一场荡气回肠但又可歌可泣的企业会计之路。结果参加企业实习培训的第一天,他被教导的第一件事,就是如何平账。
这还算是好的了,虽然理想和现实相反,但起码还算是在一个赛道上,只是跑反了而已。而更普遍的情况是,一个学习了相关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后永远找不到一份满意的符合他专业的工作。大家都被挪到企业需要的,而非自己想要的岗位上,过上从头开始的一生。直到最后的最后,一切专业转考公。
“再说了,如果你真的懂经济学,那我还不会让你当这个财政大臣了呢。”
财政部长从来不是只管财政的,就像是中国古代的户部从来不是只管钱的。掌握着银子,那就是掌握了大家的命根子,政府运行的根本。除了能够直接影响人事调动的吏部之外,户部可以说是最有权势的部门,也是最好的肥差。
而学经济的人很多就陷入了所谓的“教条主义”里,老是考虑着什么市场,什么供需,怎么搞更多的钱,却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作为金银流通的中枢,矛盾的集中点,你要做的,其实只是要让“分赃更加均衡”,维持各个部门的平衡和内部的稳定。
从这一点来看,白面鸮乔伊丝这位大学生就完全符合这个条件。她的根底在哥伦比亚,和谢拉格的任何人都没有利益关系,受且只受恩斯特一人的命令。
而因为矿石病的缘故,或者只是大学生朴素的正义感和责任感,她对待这份工作的态度也无比认真,即便到了现在,财政部门的流水越来越大,她也依旧像是一个勤勤恳恳的,从不出错的AI一般,完美而准时的完成所有的工作。
她几乎从不出现在各种聚光灯照射下的场合,但却是整个谢拉格的幕后功臣。
恩斯特很满意她,至于她担心的专业水平的问题,恩斯特很大度:“如果觉得自己菜,那就多练习一下嘛。士别三日,刮目相待。”
当然,乔伊丝小姐也不是什么都不要。除了恩斯特安排的已经转正的工资和奖金之外,她也非常勤勤恳恳的,在撰写着自己的日记——《乔伊丝·摩尔的谢拉格观察记录》。
“1094年4月14日,天气晴,体感微风,温度适宜(以谢拉格历年相对温度为标准)。”
一丝不苟的写下日记的排头,为每一句可能产生歧义的词语和句子打上括号内的注释,这就是乔伊丝写作的个人风格。
思考了一下,乔伊丝又在这段日期的背后补充性的加上了一句:
“首相恩斯特·希瓦艾什返回谢拉格第十六天。”
“恩斯特首相总是会到处旅行,短短的一年时间,他的脚步已经踏遍了数个国家,与许多令人惊讶的大人物进行过交流。”
“三天前,恩斯特先生的姐姐,圣女恩雅小姐曾询问过恩斯特:图卡里姆的重建工作也需要人主持大局,为什么你不能在谢拉格留的更久一些呢?”
“她看上去是在谴责自己的弟弟是个长期不在国家的不负责任的首相,但我能看得出来,恩雅小姐是在担心恩斯特。最近莱塔尼亚和维多利亚又出现了几场针对当地贵族的刺杀,乌萨斯帝国内部也是叛乱不断,恩雅小姐是不想让恩斯特继续出去冒险。起码在谢拉格,她能看到的地方,她会更安心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