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木门被轻轻推开,门沿上的灰尘扑扑往下掉,阳光照射进去,隐约可以看见里面布满了大大小小的蜘蛛网,屋内的摆设也积满了厚厚的灰尘,看起来,这间老屋已经许久没有人住了。
文倩掸了掸手臂上的灰尘,走进了木屋,在门口的位置摸索了一下,拉开了屋内的电灯。
电灯是以前那种老式的绳子拉闸,现在应该很少有人见过。
电灯打开,视线一下子开阔起来。
整个老屋分为两厢一厅一灶台,斑驳的墙壁上,墙面大部分已经剥落,依稀还可以看见小孩子涂鸦刻画的杰作。
老屋一进门的地方,就算是客厅,里面的布置可以说是相当的简陋,除了几张老式的小凳子,一张布满灰尘的桌子,一套破旧的木质沙发,就看不到一套像样的家具。
往里面走去,中间隔了一道破烂的帘子,帘子那边是烧饭的地方,用柴火烧饭的灶台,农村里普遍可见,可在海城寸土寸金的地方,却难得一见。
文倩环顾了一下四周,在客厅靠帘子不远处有一把低矮的凳子,文倩掏出纸巾将凳子上的灰尘擦拭干净之后,便静静地坐了下来。
轻车熟路的样子,可以知道,文倩以前应该对这边相当熟悉。
文倩坐下来后,就一直静静的呆着,眼神中也渐渐没有聚焦点,似乎是在回忆过往的岁月,又像是在缅怀着什么。
的确,这座老屋承载了文倩的童年时光。
在文澜集团还没创立之前,文倩一家人便住在这座木屋里面,直到文倩差不多十一二岁的时候,这才搬离了这座老屋。
文倩记着,那个时候,妹妹文莺才四五岁的样子,还不会记事,特别喜欢屁颠屁颠的跟在自己的屁股后面,不管自己走到哪里,她都会跟到哪里。
对于这座老屋,文倩的印象特别的深刻。
那个时候,住在这边的,大多都是穷人,饱一顿饥一顿,那是是常有的事情。
不过,好在文远松年轻的时候还有一门手艺活,那就是做木工活,总的来讲,在文远松的努力做活下,一家人的生活还算过得去,至少比那些附近的村民们日子要好过得多。
那个时候,乡里乡亲的也会经常串门聊天,常常坐在客厅的桌子上漫无边际的攀谈,畅想着未来。
文倩也特别喜欢往人群里面挤,搬着属于自己的小凳子,坐在父亲的边上,听着大人们高谈阔论,虽然不是很听得懂大家在说些什么,却依旧乐此不疲。
往往在大家聊天的时候,聊到兴致上,也会把话语转到文倩的身上。
当然,都是些好听的话语,比如这娃长得真漂亮,跟着瓷娃娃似的,以后定会找个好婆家之类的话语。
文倩在一旁似懂非懂,却也知道大家都没有坏心,其乐融融的感觉,热闹的氛围,总会让人忘记了所有的疲惫与苦难。
只不过,那些时光随着文家的搬迁,再也找寻不回来了。
自从父亲开始跟母亲去城市做生意,来这里谈天说地的人也就越来越少了,不过好在那个时候奶奶还在世,偶尔也会有邻居过来串个门。
直到奶奶去世之后,老屋一下子就空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