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1月,随着美国经济大萧条的过去以及牟灵抗战准备计划一步步顺利实施,牟灵终于可以暂时松一口气了。于是,他开始将目光从国际局势转移到了自己的根据地——平安县。
为了确保在未来八年的抗战期间,能更好地保护平安县的百姓,牟灵深入研究并借鉴了历史上着名的“地道战”战术。他下令让平安县内的每一个村庄都开始修建地道系统,以便在岛国军队入侵时,这些村庄能够自我保护。
为了支持这一庞大工程,牟灵不仅派遣了手下的水泥厂为这些村庄运送了大量的水泥,还邀请了专业的建筑师协助设计和建造地道。经过艰苦努力到1934年,每个村庄的家家户户都成功建立起了四通八达且坚固的防空洞级别地道。
这些地道不仅具有防御功能,还巧妙地利用了地形优势,可以隐藏、储存物资,并在必要时提供逃生通道。此外,牟灵还组织村民们接受了军事训练,提高他们的自卫能力和战斗技巧。
通过这一系列措施,牟灵成功地将平安县打造成了一个坚不可摧的堡垒。当岛国的大军压境时,这些地道将成为百姓们最后的防线,为他们争取宝贵的生存机会。而牟灵也坚信,只要众志成城,就能守护好这片土地和人民。
牟灵非常重视各个村寨之间的沟通和联系,他深知信息传递的重要性。因此,他不仅在县城设立了完善的通讯系统,还特别为每个乡镇配备了先进的电话设备。这样一来,一旦有任何风吹草动,当地的村民们便能迅速将消息传达至平安县,从而让政府能够及时采取行动应对。此外,这种紧密的通讯联络机制还有助于加强各地之间的协作与配合,提高整体战斗力。例如,当某个村庄遭受敌人攻击时,其他地区可以迅速得知情况,并立即组织力量前往支援,形成协同作战的局面。而对于那些地处偏远、交通不便的地方来说,电话更是成为了他们与外界保持联系的唯一途径。通过电话,他们可以及时向县政府报告敌情,请求援助;同时,县政府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迅速制定出相应的战略部署,确保全县人民的安全。总之,牟灵的这一举措极大地提升了各乡村寨的沟通效率和应急响应能力,为保卫平安县的和平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随着牟灵的军工厂建立,各村的民兵力量也得到了极大的加强。原本每个村子只有16人的民兵武装,但现在每个村都有了一个排的兵力。这些兵力不仅数量增加了,而且装备也得到了提升。每个排配备了30支步枪和6支手枪,让每个士兵都能够有效地进行战斗。此外,每个人还配备了至少5枚手榴弹,可以在近距离内对敌人造成巨大伤害。这种武器配置使得民兵们具备了更强的火力和防御能力。平安县现在有159个自然村,也就是说牟灵现在不算手中的保安团,光是民兵都有将近5000人。而且这个数字还会随着抗战的临近越来越多,在抗战开始时平安县至少会拥有人以上的武装力量。
在牟灵看来,这样的武装力量已经足够强大,即使面对日军一个小队的进攻,他们也可以通过村中地道来进行有效的防御。地道的存在让他们能够更好地隐藏自己,同时也提供了更多的战术选择。如果日军敢贸然进入村庄,他们将会陷入民兵们的伏击之中。
当然,如果日军真的发动攻击,牟灵也会迅速派出援军支援他们。凭借着人数和装备的优势,他们有望成功击退甚至消灭日军。
总的来说,牟灵的军事部署旨在确保村民们的安全,并增强他们抵御外敌入侵的能力。通过加强民兵力量、建设地道以及组织有效的防御体系,他们希望能够保护自己的家园,同时也为抗日斗争做出贡献。
说完平安县的民兵武装,再来说说牟灵的保安团。经过三年的发展,牟灵的保安团已经发展到了4000人的常备武装和2000人的预备队。尽管上峰对他私自扩张队伍颇有微词,但在牟灵的金钱攻势下,这些微词很快就被压了下去,并且他还成功地买到了一个保安旅的编制。
然而,拥有如此众多的人员,不可能全部驻扎在小小的平安县。于是,他们被分成4个团,分别驻扎在原来四个大土匪山寨的原址上。不得不说,尽管土匪们的战斗力一般,但他们选择老巢的眼光确实不错。这些山寨基本上都位于平安县的交通要点上,这让牟灵的保安团能够更好地掌控整个地区的局势。这样一来,无论是对外防御还是对内治安,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对于这些山寨,牟灵的军队当然不可能直接就驻扎上去。因为这些山寨虽然地理位置优越,但毕竟是被土匪占据过的地方,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和隐患。因此,牟灵决定在山寨的原址上重新建立四个小型的军事要塞,以确保军队的安全和稳定。
这四个军事要塞分别位于不同的位置,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防御体系。每个要塞都配备了先进的武器装备和防御设施,可以有效地抵御敌人的攻击。同时,要塞内还设有宽敞的营房、食堂、仓库等生活设施,为士兵们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
据牟灵所知,日军除了甲等师以外,其他的师团实际上并没有太多的攻城火炮。这意味着他们很难对坚固的军事要塞发动有效的进攻。因此,对于要塞的安全,牟灵充满了信心。只要他的军队能够坚守住这些要塞,就可以有效地阻止日军的入侵。
喜欢人生模拟器:从读大学开始请大家收藏:(www。aiquwx。com)人生模拟器:从读大学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