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如今大学生有哪些堕落的现象 > 3 章(第1页)

3 章(第1页)

房的租金高,他感到再继续苦熬学术没有意义,仅剩的念头就是毕业后找个相关的岗位混着,别浪费读的那么多年的书。

当我看到这个回答时,一开始觉得没什么问题,博士毕业还不如家里一套房的租金,看来读博是没什么意义,但再仔细一想,又感觉哪里不对。

不对的地方在于,这个答主把读博的意义仅仅局限在赚钱上,背后的逻辑是,因为读博出来没有收房租效益高,所以,读博没有意义。如果国家也照这个逻辑想,那完全没有必要培养博士。

参加一个活动、实现一个目标,它的意义有很多种,单一化解释只能徒增绝望感。如果读博挣不了钱没有意义,这个工作没法暴富没有意义,再往前想,又会回到那个终结话题: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本质上生命也是没有意义的,只不过作为有思考能力的人,得从无意义中给自己找点意义出来,成长才有价值。善用正念

焦虑有两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是指向事件本身的焦虑。例如,快考试了还没复习,让我很焦虑。

第二个层面是主观感受的焦虑。例如,周围人都好优秀好努力,我被这种快节奏的气愤感染了,感觉好焦虑。

第一个层面的焦虑可以通过行动来缓解。比如我只要积极地准备考试,焦虑就会少很多;

第二层面的焦虑却有所不同,很难通过行动来得到改善。比如:无论我怎样努力,未来总是具有不确定性,我不可能头顶主角光环,这样的焦虑就是基于一个宽泛的主观感受。

拿最近的躺平、内卷来说,当我们看到这类讯息的时候,感受到的焦虑就是第二个层面的焦虑,我们可以把它称作「氛围感焦虑」,当大家抱怨的情绪扑面而来,你感觉自己身处其中,但好像又如同空气一样摸不着边际,你觉得好焦虑、好无望,可是回到现实,你该干嘛还是得干嘛,上班的上班、读博的读博,我们可怜的发现,原来,自己连躺平的资格都没有。

顶着这种「氛围感焦虑」生活,想要行动起来解决问题,几乎属于无效行为。因为,这种焦虑并不是可以短时间解决的焦虑,越是想要做点什么抵抗,就越容易受挫,陷入负面的自我评价,从而导致更强烈的焦虑感。

这种情况下,正念法就派上了用场。

正念的原理是我们放下自己的目标和期待,像来到世界第一天的婴儿,只是用好奇的眼睛打量世界,我们不再是一个「追赶者」而是一个「观察者」,即像一面镜子一样如实地映照出外部世界、我们内心的想法、情绪等等。

MatthewKillingsworth等研究者利用一款手机软件,在几千人中随机取样,询问他们的幸福感,并问他们在那个特定的时刻他们在做什么,以及那个时刻是否分心在想别的事情,结果发现人们的注意力在一半的时间里是漂移的,并且注意力漂移时的幸福感要远低于注意力集中时的幸福感。

佛教中曾提到一种缓解死亡焦虑的方式,通过冥想,观察树叶从树上落下、枯萎、消亡,到观察树木本身的消亡,乃至人类身体的消亡,也就是通过训练人接纳自己恐惧的事物并与之共处,从而缓解焦虑。

这都是正念的力量。

在平时的生活中进行正念练习,可以尝试做以下几件事情:

试着什么都不做,只是感受当下的事物及感受,吃饭、洗碗、走路、刷牙,你做的每一件事都可以成为感受的对象:」我感觉到我手中的碗是冰凉的,光滑的,上面带有蓝色的花纹「;

尝试观察和描述,此时此刻自己头脑中的想法和念头:「我感到有些难过,还有点不知所措」,「我恨不得立刻做点什么证明自己」;

练习呼吸和放松。

4,关掉手机、关掉电脑,屏蔽掉嘈杂的网络信息,从各种纷繁复杂的社会批判中脱离出来,把注意力放到自己当下要做的事情上。

当我看到网上的各种情绪信息时,我也会倍感焦虑,就会觉得人生好累好惨,但只要我放下手机,打开一本书,认真地读一个小时,我的心情就会平静很多。内心真实的声音就会重现。

作为年轻人,在网上表达自己的情绪没有错,跟那些已经成功的前辈们抗议也没有错,年轻人的声音也能汇集成一股力量,倒逼社会的进步,但,作为个人,在外部环境还没有得到改善之前,依然要努力过好生命的每一刻,不是吗?

正如电影《心灵奇旅》中,当主角实现了他的目标,终于成为一个知名乐队的成员后,却怅然若失,「我为这一天等了一辈子,我以为我会有不一样的感觉」。

他终于意识到:Yoursparkisn』tyourpurpose,liveeveryminuteofit。

电影《心灵奇旅》截图

电影《心灵奇旅》截图

作者:暗涌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