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传统工科没人读 > 6 章(第1页)

6 章(第1页)

非常之窄,一旦业界容量不足、待遇不佳,或毕业生数量供大于求,理科就会变成就业情况惨不忍睹的天坑。

生化环材(参考生化环材劝退文章)、面向就业的土木工程(例如同济,参考土木工程专业介绍文章)、财会类专业(参考会计、工商管理专业介绍文章)都属于这一类。

从就业逻辑上看,「天坑」专业的背后,有这么几个核心:

欠缺对数理能力、代码能力、电子学这三个基础且泛用性极高的核心能力的培养;

不是出路广泛的交叉学科;或者虽然顶着交叉学科的名头,但实际上仍然没有交叉方向的能力培养。如自称「计算xx」或「智慧xx」,却连计算机方向的基础课程(离散数学、数据结构等)都不教;

相比于前面两种泛用的知识体系,主要培养目标是一项或几项并不难学习的技能。

不妨从各种专业的培养方案出发,按照上面的描述对号入座。

上文中的三点其实是对培养方案的描述,从个人的视角出发,还有一点需要做额外补充:很多时候实际发生的并不是上面那种培养方案本身有坑的情形,而是能力不足或没学好的学生自己掉进了坑里。

归根结底,支持毕业生到处转行的是泛用性高的知识体系,而这东西并不是从某个并非天坑的专业毕业后就能直接获得的,而是要求付出相当的努力,把核心的内容学懂,学通,然后才能拿到这一优势。

如果没有做到这一点,而是只学会了毕业所需的工作技能,那也自然没办法实现上文中所述的那种广泛的转行。而且说实话,大部分技能都并不难学,自然也不能指望有什么核心竞争力存在。

这种时候,不管学生本人学的是什么,都会变成一个逃不出去的「天坑」,学生所能做的(除了加班加点补全知识体系以外)也就只有祈祷业界环境不要太差而已。

5结语

上文所述的各类模式对高中生来说虽然难懂,却不能说是不必要。此处做一个简单总结,前文四千余字,其实是分出了两类专业和两类学生,并以此做出了对就业模式的最简单描述。

两类专业,即学懂后好转行的专业,和学懂后也不好转行的专业。

两类学生,即学习能力相对强,有能力掌握基础的或交叉的知识体系,将专业学懂的学生;和没有这一能力,只能学会相应技能,满足毕业要求的学生。

对专业的分类方式在上一部分中已经给出,而学生的分类则依据个体高度多样化,笔者很难在这里给出统一的描述,只能从个人视角出发给出建议:

如果高考内容学起来都感觉吃力的话,还是不要对自己掌握基础或交叉的知识体系的能力抱有太高的信心,最好踏踏实实学一门技能强的专业,别再奢望转行了。

作者:陈鲲羽,清华大学物理本科毕业,工程物理博士在读备案号:YXA16ReNQ1c53QzkljsJ1Jn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