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两个:一个是桂英,一个是男婴。
而杀他们的凶手很可能都是发妻,并且在鬼故事中,发妻是最大的受害者,发妻也并未受到任何惩罚。
欠债还钱,杀人偿命,从古到今都是一样的。案件发生在民国,不要说是民国,就算是明清,杀一个人也不会完全不受惩罚。
这难道不奇怪吗?
既然发现了故事中隐藏的蹊跷之处,那我们能不能还原这个凶杀案的真相呢?
恐怕不太容易,因为年代太久远,条件太有限,只能从流传下来的鬼故事中窥得只鳞片爪。我以前也尝试着分析还原案情,但总是因为线索证据太少而无法连贯起来。
直到前段时间,我偶尔看到了一篇介绍「典妻」的文章。让我瞬间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这个案件最后所缺的几块拼图也修补完全了。
我先说一下什么是「典妻」。典妻就是流行于清末民国的一种民间恶习。简单说就是,穷苦人家的男人将自己的妻子典当给别人,为别人生儿育女。女人就像商品一样被出租出去。作家柔石的小说《为奴隶的母亲》写的就是典妻这种恶习。
了解了「典妻」,再结合前面的梳理,我发现这个隐藏的凶杀案很可能是这样的:
老张和发妻婚后多年没有子嗣,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老张家境殷实,他就想到了用典妻的办法来为自己生儿子。
招典妻,发妻恐怕是不情愿的,从故事中能看出来,他们夫妻感情是很好的,并且从故事中后来发妻的行为来看,她是一个很强势的女人。
不情愿的原因有二:其一,没有那个女人愿意让别的女人来分享自己的丈夫;其二,典妻生的孩子并不是自己的亲生孩子,孩子知道自己的身世后,心中难免会有芥蒂,发妻害怕孩子长大后对自己不孝。
为了避免这种担心,老张和发妻制定了一个计划:
一,典妻以纳妾的形式进张家,但是典妻只是一个生孩子的工具,实际地位连小妾都不如。
二,让典妻和发妻同时怀孕,当然典妻是真怀孕,发妻是假怀孕。典妻生下孩子后,对外宣称孩子是发妻所生。而典妻本来就一个工具,她怀孕生的孩子以流产或者夭折随便找个理由搪塞就行。
这样典妻的孩子就名正言顺地变成了自己的孩子。
于是,桂英就按计划进了老张家门。但意外还是出现了。那就是桂英太漂亮能干了,深得老张欢心,发妻对桂英的怨恨也日益加重。
后来桂英和发妻同时怀孕,当然桂英是真怀孕,发妻是假怀孕,所以她要深居简出,避人耳目。
随着人见人爱的桂英日益得宠,老张甚至有了真的纳桂英为妾,让桂英永远留下的想法,而这是发妻所坚决不能容忍的。但是发妻她现在不能表现出来,因为她和老张的核心利益就是桂英腹中的孩子,在孩子没出生之前,所有的怨气都得忍着。
第二年冬至前后,桂英顺利诞下一男婴,发妻多日的怨气终于爆发,在极度仇恨的情绪支配下,发妻将桂英引到井边杀害。
我们可以看出来,这个杀人的行为是极其冲动且不明智的,杀人的手段非常低劣,留下了很多明确的证据。
一,在雪地上行凶,从老张家到井口的足迹是两行,从井口到老张家的足迹是一行,很显然有人在井口失踪了。
二,很可能遇到了目击证人。目击者不一定看到发妻推桂英坠井这个动作,实际上这个动作是一瞬间的,被目击是小概率事件。
但从老张家到井边也有一段距离,她们在雪地中行走本身就很慢,这个过程被目击的概率是很大的。结合雪地上的足迹,去的时候是两人,回来的时候是一人,经过简单的推理就知道有人被害了。
这一点能从村民们后来的表现也能看出:村民宁可绕远路也不再用井中的水,因为他们知道井中有个死人。
很显然,发妻这个冲动且低劣的杀人行为老张很可能是不知道的,因为依后来老张的智商水平来看,这完全不可能是他的作品。
而以后在老张身上发生的所有故事也都证明,老张是为发妻的这次低劣的杀人行为在买单。
随着桂英的死亡,发妻也逐渐清醒。她也深刻地明白这件事情的严重性。
欠债还钱!杀人偿命!从古到今都一样,暂时没人追究只是因为战乱时局不稳,杀害桂英的行为村人皆知,时局一旦稳定下来终究是要偿命的。
所以,在杀害桂英后,发妻每日都在极度恐慌中度过。
我分析,她恐慌的原因有四条。
一,害怕典妻的家人追究。这条最容易解决,能卖妻子的家庭必然是极其穷苦的,只要多给点钱就能安抚。
二,害怕村民告发。其实不用村民告发,发妻杀人路人皆知,只是等待时局稳定,官府追究罢了。
三,害怕桂英鬼魂复仇。人总是迷信的,做了亏心事,就怕鬼敲门。
四,村民很可能已经猜出男婴不是发妻的孩子,毕竟诊治的郎中是知情者,他们嘴不可能完全严实。
如果男婴长大后,知道自己的亲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