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长孙皇后专宠 > 120140(第2页)

120140(第2页)

朝廷要招募十万新兵,巨大的花销可想而知,戚继光也给出了自己的看法:“冗兵可汰,冗食可裁,移修边墙之费以资供需,撤戍边之兵以资训练,而买马之费可省,屯田之政可修,非直强兵亦以富国。”

而后他又说,如果朝廷给不了十万士兵,给五万也行,经过他的训练,也可抵御鞑靼,使其不敢南犯,保边境十数年安宁,这是中策。

要是五万也不行,那就给三万,虽然不能保证一定成功,但完善关塞,严密防守,敌人进犯时,

也可以乘隙一击。不过这是不得已的下策。

如果连三万都不给,维持现状,等鞑靼南犯之时,那可就拦不住了。

“臣即不自爱,谓国威何惟!”

奏疏的最后,他还为他的治军策略立下了军令状:“如或不效,臣甘欺罔之诛!”

朱翊钧通篇读下来,完整且详尽的了解到从募兵、练兵到整个战略部署。

“父皇,你快看看这个!”

朱翊钧把折子递给隆庆,隆庆拿过来大致看了一下,眉头就皱了起来:“十万?”

朱翊钧点头:“对,十万。虽然戚将军在奏疏里说,五万也行,三万勉强可以,但我觉得还是十万更好,他说这是上策。”

隆庆看着儿子,苦笑着摇了摇头:“十万人,从募兵到练兵,再到驻守边防,与敌军交战,这得花多少银子。”

他儿子还是年纪太小,对钱,尤其是这么大数目的钱没有概念。

“就算朕同意,朝着大臣也未必都同意。”

朱翊钧实在不解:“戚将军说了,是要花费巨额粮饷,但他也给出了具体的解决办法。”

朱翊钧看着隆庆:“父皇,这钱难道不应该花吗?”

隆庆看看儿子,又看看奏折,犹豫不决。说实在的,他是个没什么主见的君主,既想如戚继光所说彻底解决边防问题,又不想花钱,再一想,维持现状似乎也不错。

“高先生要回来了,不如到时候问问他的意见。”

朱翊钧说:“这都要过年啦,高阁老回来也要等到年后了吧。”

他话音刚落,就有太监来报:“陛下,高大人已经返京,正在殿外候着。”

“啊?”朱翊钧懵了,怎么说曹操曹操到。他若是没记错的

=请。收。藏[零零文学城]00文学城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话,高拱的家乡在河南新政,距离京师一千多里路呢。召他返京的圣旨才颁发下去还不到一个月,这是冒着风雪,日夜兼程干来京城?

隆庆听到他心心念念的高先生回来了,大喜过望:“快快,宣他进来。”

高拱身着一件深蓝色补衣棉袄就来面圣,看得出来还挺着急的。跪下来叩拜隆庆,三呼万岁,又给皇太子行礼。

隆庆走上前,亲自将他扶起来:“高先生免礼吧。”

朱翊钧歪着头看他:“高阁老这么着急,是赶回京过年来了吗?”

高拱却道:“皇命在身,不敢耽搁一刻。”

隆庆张了张嘴,欲言又止。不难看出,高拱离开这一年来,他受了不少委屈,准备拉着高先生好好倒一倒苦水。

来人,赐座,赐茶!”

他儿子去恶不给他这个机会,朱翊钧却拿着戚继光的那封《请兵破虏四事疏》走上前:“我父皇刚还念着要听听高阁老的意见,正好你就来了,快看看吧。”

高拱刚回京就片刻不停地来面圣,到现在还没喝上一口热茶,皇太子倒是先给他安排工作来了。

高拱大致看了一遍奏章,却没有立即给出建议,而是说:“十万军士可不是小数目,该从长计议,让内阁会同六部商议之后再做决断。”

事情又推给了内阁,也不知道最后商议的结果会怎样。

朱翊钧倒不是特别担心,内阁有张居正,他想,张先生应该会支持戚继光的提议吧。

不过现在高拱回来了,他的意见才是对父皇起着决定性影响的人。

聊完了政事,隆庆开始与高拱闲聊,问他致仕这一年来都在忙什么。高拱说忙着著书,又关心了皇帝的情况。

朱翊钧听着他俩闲聊,一直关注着高拱,揣测他的想法。

他想,如果是徐阶和李春芳,他们一定会遵守旧制,不一定会同意戚继光招募十万兵士,重新练兵的想法。

钱是一方面,若兵练不好,还是抵御不了鞑靼,那问题可就大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