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经典诡辩例子 > 1 章(第1页)

1 章(第1页)

简介:1919年6月28日,在连绵的小雨过后,已经持续了半年之久的巴黎和会,将在这里迎来它的终章。但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之一,中国代表团曾经的宏图壮志,却在早在这一天之前就已经烟消云散。此时站在会场外,准备独自挑战整个世界的,只剩下顾维钧一人而已。他不能进,一旦中国代表团踏入会场,将意味着中国在外交战线上又一次彻底的失败与妥协,山东半岛也将不复为中国所有;他也不能退,一旦离开

书名:历史上有哪些经典的诡辩?

作者:佚名

来源:回答

1919年6月28日,在连绵的小雨过后,已经持续了半年之久的巴黎和会,将在这里迎来它的终章。

但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之一,中国代表团曾经的宏图壮志,却在早在这一天之前就已经烟消云散。

此时站在会场外,准备独自挑战整个世界的,只剩下顾维钧一人而已。

他不能进,一旦中国代表团踏入会场,将意味着中国在外交战线上又一次彻底的失败与妥协,山东半岛也将不复为中国所有;

他也不能退,一旦离开,则将意味着他几个月来辛苦斡旋所取得的外交成果,全部化为乌有。

他必须要这样壮烈而又有些尴尬地,在会场外的旅馆里坚持着,指挥着几名临时雇用的法国留学生,不断打探着会场内的消息。

以保证自己能够在《协约和参战各国对德和约》签约仪式结束后,第一时间走入会场,在《对奥合约》上签字,保留中国在即将成立的「国联」中的创始国资格。

同时,也让中国能够以战胜国的身份,收回奥匈帝国在中国的天津租界,取消德、奥在中国的其他权益——

这是中国在战场上没有获得的东西,但顾维钧在谈判桌上争取到了。

负责打探会场消息的留法学生气喘吁吁地在顾维钧身旁一屁股坐下,眼望着不远处的凡尔赛宫,气鼓鼓地嘟囔着「弱国无外交」。

已经在沙发上沉默地坐了整个上午的顾维钧,微笑着站起来拍了拍他的肩头:

「弱国未必无外交。今日吾辈努力,当为中国在世界舞台留一孔之息。明日汝辈努力,终有一天,中国人也会坐在里面那个谈判桌上自己决定自己的命运」!

当时,距离中国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还有26年,距离中国在联合国首次使用「一票否决权」还有53年。

不知道顾维钧是真的能够未卜先知,或者当年只是在绝境中的自我激励。

但不可否认的是,正是他当年拼尽全力为中国外交留下的那「一孔之息」,让中国外交官终有一天可以对世界说「不」的火种始终未灭。

1

在巴黎和会召开前一年,1918年的中国人是快乐的。

尽管国内政治依然一团糟,代表北洋军阀的北京政府,跟护法战争后成立的广州军政府还在南北对峙,和平遥遥无期。

但在国际舞台上,经历了从1840年以来无数次被按在地上暴揍的惨痛失败后,这一年,中国终于第一次成为了战胜国。

虽然当初为了鼓动中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英法两国曾经口头许诺,战后会「以世界头等大国相待」。

但直到接到去法国巴黎「共同确立战后国际关系准则」的邀请时,中国人才敢相信,自己真的「胜利了」。

美国总统威尔逊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所发表的,「建立国联,维护世界永久和平,国家不分大小一律应该平等」的「十四条宣言」,看起来则为中国人的「胜利」赋予了更实际的意义。

在当时很多中国人看来,中国完全可以凭借这次「胜利」,彻底摆脱被殖民、被奴役的地位,甚至再次恢复「天朝上国」的荣光。

一时间,「公理战胜、强权失败」的口号直冲云霄,成为了1918年底的国内第一「热词」。

沸腾的民意之下,一向懒散拖沓的民国政府,办事效率也一下高了许多。

迅速聚集了当时国内名气最大的

因为当时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