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标准下,引导飞机安全着陆。
但VD8387只是支线航班,资金投入不足,所以伊春机场并没有安装这一系统,于是只能采用非精密进近方式,利用甚高频全向信标(VOR)和测距仪(DME),测定方位、距离,但并不提供垂直引导,需要飞行员自行计算和判断高度。
21点16分,机组人员接到空管员的提醒:「本场刚起的雾,五边上雾有点浓,主要是五边……你到本场上空时,我给你开五级(助航灯光),你看看也可以。
」五边:飞机在机场的起落航线,通常由五条边组成一个立体巨型状,它们分别是第一边(立场边)、第二边(侧封边)、第三边(下风边)、第四边(基线边)和第五边(最后进场边)。
此处所说的「五边」,应指起落航线的第五边。
图片来源:互联网位于山谷交会漫滩处的伊春机场,此时近地面相对湿度接近90%,气温骤降导致水汽凝结,而风速平缓又不利于水汽扩散,于是近地面形成了较浓的辐射雾,能见度迅速下降。
机长齐全军开始准备进近。
21点20分,他刚刚完成了12号跑道的下降检查单,飞机高度下降到2000米,马上就接到了伊春空管员的消息。
空管员告诉齐全军,12号跑道的雾太浓了,指令其改用30号跑道,那里的能见度相对较高。
分,伊春机场变电站根据塔台指令,将跑道助航灯光亮度调到了5级。
3分钟后,VD8387完成了30号跑道部分进近指令和下降、进近检查单,并确定进近最低下降高度为440米。
机组人员看到跑道「挺亮的」。
随后,在双方沟通下,助航灯光下降了一级。
21点28分19秒,空管员再次提醒机组人员:「现在垂直(能见度)很好,但是水平能见度太差了,你们多加留意。
」十几秒后,空管员看到了飞跃机场上空的VD8387。
机长对副驾驶说:「山里起雾,这个季节温度一低,地形的特点就出来了。
」21点31分,飞机高度下降到1150米,随后,机组人员完成了程序转弯。
空管员发布了着陆许可,并再次提醒其最低下降高度为440米。
3分钟后,飞机进入辐射雾中。
副驾驶:「前面好像有点雾气啊,马上就要穿过去了。
」机长:「没事儿。
」21点36分,飞机的实际飞行高度开始逐渐低于标准进近垂直剖面,但是机组人员对此似乎并无察觉,他们甚至没有清晰地看见跑道。
紧接着,飞行员断开了自动驾驶仪,改用人工方式飞行。
飞机还在下降高度。
就这样又过去了一分钟,驾驶舱发出「最低下降高度」的语音提示。
机长:「高度什么样了?
」副驾驶:「(距离机场)1海里,高度320,刚好。
」然而,这时候飞机实际距离伊春机场1。6海里,高度335米,低于标准进近垂直剖面47米了。
21点37分59秒,跑道助航灯光亮度调至3级,副驾驶提醒机长减小一点下降率,但是他话音刚落,驾驶舱就发出了语音提示:「Fifty、Forty、Thirty、Twenty、Ten(50、40、30、20、10英尺)。
」直到此时,机长齐全军才意识到飞行高度已经过低,连忙试图将飞机拉起。
已经来不及了。
几秒钟后,塔台收到VD8387机载应急发射机的警告信号,空管员立刻电话告知机场值班经理,飞机失去了联系,并且在其着陆方向看到了火光。
二21点38分08秒,在距离伊春林都机场30号跑道入口延长线1110米处,VD8387首次与地面树梢产生刮擦;随后,飞机主轮与地面接触并继续滑行,持续与地面猛烈撞击;接着,两台发动机触地并脱落,起落架全部折断,左侧机翼断开,机身断米处,大火很快烧了起来,并发生连续数次的小型爆炸。
部分乘客在短短几分钟内,已经失去了意识甚至生命;剩下的人陷入了惊慌、恐惧之中,现场乱作一团。
客舱内浓烟滚滚,行李散落一地,氧气面罩并没有掉落出来。
大多数舱门和应急出口,因严重变形或者浓烟阻隔,无法打开,逃生的出口集中在了飞机左后舱门、驾驶舱左侧滑动窗和机身壁板的两处裂口。
乘务长卢璐立刻解开安全带,起身大喊:「应急出口撤离!」安全员廉世坚试图打开R1舱门,但他失败了;接着他和卢璐一起,准备打开客舱中部的翼上应急出口,同样没有成功;随后,他发现经济舱6-7排处的左翼壁板有一处裂缝,于是打算将裂缝扩大,但被火势逼了回来;最后,当他决定打开R1舱门时,看到公务舱的一道裂缝中,有人正从那儿跑出,于是赶紧组织乘客从裂缝逃生。
卢璐一直在指挥乘客逃难,自己却被浓烟呛倒在地,最终没有走出飞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