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大拆迁有陇南市区吗 > 第17章 楼诗雨回国(第1页)

第17章 楼诗雨回国(第1页)

转眼间,时间进了腊月,房思建的女朋友楼诗雨在新加坡的劳务合同到期了。本来是签了三年的合同,到时又延期了半年。去的时候是夏天,回来正好是隆冬腊月。两个人,本来家也距离不远,然后又是高中同学,从高中认识开始到确定关系。算下来一起都有十多年了。

按照这个年纪本来应该早就结婚了,但是总因为这样那样的缘故耽误了,但是最大的因素还是房子吧,虽然没有人把这件事情说出来。这就是心照不宣的默契,有些事情语言不好表达。复杂的想法虽然大家都知道,但是却是用其他的形式表现出来。楼诗雨倒不一定要新房结婚,但是楼家的父母觉得总得要在楼房里结婚才说得过去,房思建也暗自下决心要在新房里迎娶楼诗雨。

虽然说,我们都要为自己而活,但是很多事情还是很在乎别人的想法,面子问题,我们以为是别人是在乎的,其实你如何过,也许一时片刻会成为别人的谈资,也许是结婚婚礼的那几天,也许酒席喝完酒就没有人再提及,也许在酒席上熟人见面聊的只是别人的闲言碎语,你的事情还不在乎他们说三道四,传来传去,他们还有更加有意思的流言蜚语是传递。我们确实不应该在乎别人的想法。万一贷款买了房,然后失业了,断供了,借了高利贷,过得不好了,限高消费了、进黑名单了,那些人一定会跳出来:买房子那么重要吗?买手机那么重要吗?买车那么重要吗?踏踏实实过生活就好了!那我现在就这样过不是很好吗?

为了房思建请假方便。楼诗雨正好是买的周六的早上的机票,中午就能到浦东机场。

房思建从南通到浦东机场正常也就两个多小时,开着自己的二手福特,带了一束花,一件厚厚的羽绒服,满怀期待地去了机场。在那个寒风刺骨但又艳阳高照的冬日,一切看起来都很美好。

当车子行驶至苏通大桥时,未曾预料的拥堵让房思建陷入了困境。眼前是一条条望不到尽头的车龙,停滞不前,仿佛被寒冷冻住了一般。车里虽然温暖如春,但是时间在这漫长的等待中仿佛凝固了,每一分钟都显得格外漫长。拥堵的路程虽然只有几公里,也就是缓缓前进了十几分钟,但是房思建觉得仿佛过去了整整半天、半月、半年……

然而,尽管内心充满了焦虑和不安,房思建还是不断给自己打气:“别慌,耐心等待,一定顺利按时抵达机场的。所谓好事多磨,分开三年半也没有觉得多久,但是大桥上堵塞的十几分钟就感觉有一年时间。重要的是这个时间两个人是没有办法联系的,楼诗雨在天上飞,即便到了机场一时间也没有国内的电话号码联系,也不会知道他堵在路上。房思建一下感觉烦躁不安。幸亏堵的时间不是很久,一会儿就恢复了畅通。

紧赶慢赶,总算在预定的时间到了机场,拥堵虽然出乎意料之外,但是在整体时间还是在可控范围之内,做事还是要留有余地。

房思建一手拿着花,一手夹着羽绒服,随着大厅屏幕显示樟宜机场的飞机到达,没一会功夫,房思建看到了熟悉的魂牵梦绕的身影。她身着简单的白色短袖T恤和蓝色牛仔短裤,脚蹬一双白色帆布鞋,朴素而清爽。她的长发随意地扎成一个低马尾,脸上未施粉黛,却洋溢着青春的光彩。她背着一个简约的蓝色双肩包,一手拉着中等大小的行李箱,眼神清澈而明亮,带着对未知的期待和憧憬,犹如一朵清新的小花,散发着属于青春的活力与质朴。相比其他人羽绒服和夹克衫,楼诗雨的白色T恤有些显眼,房思建老远就看到了她

也并没有出现想象里、预料中的很多排演过很多次浪漫的情形,房思建甚至是很羞涩地从身后拿出了花……不过娄诗雨更加要紧的是穿上羽绒服,虽然机场是有暖气,那么大的空间,还是不能抵御一年中最冷的寒流。

楼诗雨说:“你还蛮聪明的嘛,还知道带了羽绒服来!”

房思建说“我又不傻,你去的时候是夏天,三年半,那边又不要穿厚衣服,你也没有带厚衣服。”边说边接过楼诗雨的行李箱,一起走向了停车场。

楼诗雨看到那辆银灰的福特车说:“这车也没有想象的破嘛!还蛮便宜的。”

房思建说:“性价比蛮好的,三万块钱,虽然年份有点久,但是人家是家用的,也没有出过事故,开得爱惜,不过是因为消费升级换新车淘汰了,我现在又开两年了,也没有出什么问题。蛮好开的。代步和遮风避雨是绰绰有余!而且这个是南京牌照,要是哪天南京限牌照了,去把它卖了,说不定能把车赚回来。”

楼诗雨:“你就尽想好事,钻空子。”

房思建说:“人生最大的空子我已经错过了,原来两三千的房子没有买,现在是四五千了,周围好多人买了房子都赚钱了,不过我还是不甘心。”

一路上,两个人说起拆迁的事情,还是很有期待。楼诗雨家在镇北村,前几年也已经拆迁了,房子到手也有两年了,两套房子。装修了一套,已经住进去两年了。但是因为楼诗雨最近三年半也没有回家,家的新房对于楼诗雨也是完全陌生的。

房思建说:“开过年,房子拆迁后就把婚结了,也不能等我家拿新房了。等拿新房你就人老珠黄了,结婚的时候人家还以为是二婚呢!哈哈哈哈!

房思建说到二婚,忍不住哈哈笑起来接着说:“这以后,房子有了,车子有了,老婆也有了……”

楼诗雨说:“就你这破车,也想迎娶我吗?彩礼准备得咋样了?我妈的要求你达到了没有?”

房思建说:“你这老大不小了,也就是我这样的老光棍愿意可怜你收留你。不然谁要你!还要彩礼……我听你妈的语气啊,现在没其他要求,要求你回家了,我

楼诗雨:“切,你早说我就在新加坡不回来了,那边的追我的排老长队了!”

正说话间,到了苏通大桥,楼诗雨感叹苏通大桥的雄伟,那年出国的时候苏通大桥还没有开通,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

没有苏通大桥、江阴大桥的时候,南通客运货运过江都是轮渡,之后有了江阴大桥,如皋和南通出发上海的客运汽车(包括车站的大巴),都是上宁启高速往西经过江阴大桥过江绕一圈到江南的沪宁高速往东,货运因为限重的原因,大多还是走轮渡,而苏通大桥通了之后,轮渡越发萧条了。短短几年,没有想到现在过江这么方便了!

房思建说:“也没怎么方便。刚才去机场的时候还堵了可能有半小时,让我急得不行,我怕你先到了,机场冷,你给冻着了。幸亏没有堵死。很快就通了,要是这江上再造几座桥就好了!”

过了苏通大桥,到家就快了,其实如皋到本来就机场也没多远,过了长江就剩下六七十公里,房思建提议:“我们从九华下高速,去镇上吃个饭,然后带你去看如皋最大,南通地区最老的白果树!反正几年没回来,也不急于一两个小时。”

吃完饭,在这个暖阳懒散的下午,房思建和楼诗雨一起来到九华赵园小学来看这棵号称一千三百年的银杏。

银杏是长三角很普通的树种,在以花木销售为农业支柱产业的地方,每年有数以十万计的大大小小的银杏树去装点了别处的景致。而惟独这一棵树,因为有一千三百余年的树龄被国人冠为“树中之王”,据说在国内植物学界也有“华东第一树”的美誉。树高近30米,胸径近8米,需五个成人方能合抱。树根都延伸到了几十米外,很大范围的地面,都是或隐或现的根须像嶙峋的石块,这样发达根系可能南方榕树会很普遍的这样沿着石坡蜿蜒前进,但这长三角这块确实很是罕见。这棵银杏树现在成了如皋市的城市名片和无声的形象代言。

两个人立在树下,仰望光秃秃的树干,苍劲有力,斑驳的树皮。刻着些许模糊的名字。以前的说法,常常得病的孩子,就寄名到这个银杏树下,认银杏树做妈,起个乳名叫做“白果”,就会得到大树的庇佑。而现在因为大家知道古树的珍贵,再不忍划刻攀折。还在旁边建起银杏亭,供人烧香祈福。大家觉得,千年的古树,总是有些灵气的。一千三百年的广见博闻,总该给人一些心理安慰。很多祈福的红黄相间的布条,迎风飘扬。

因为是冬天,看不到绿叶葱茏,遒劲的枝干,有稀稀拉拉几片还没有凋落的黄叶微微晃动,多了些许悲怆苍凉的气氛。房思建忽然感慨:一千多年来多少代人在这树下经过?或为温饱奔走的,到此可以遮风避雨,或为追逐名利经过的承荫纳凉,古树又亲历了多少朝代更替?亲见了多少兵荒马乱、荣辱盛衰、悲欢离合?这片大地,又曾经长过多少银杏?建过多少屋宇?那些银杏也许早就做了家具砧板,又毁坏腐朽之后成了柴火复归大地。也许给贩卖到都市庭院做了点缀,又或许在旅游胜地也成了风景,成了打卡网红。那些屋宇也早拆了新建,建了又拆。一千三百年来没有改变的,就剩下这棵树,见证着这片大地的历史。

也许那位先人种植的时候,不过是为了能给后代一片绿荫的,留给子孙一份家业的!据说银杏树也叫公孙树的原因就是它成材晚,爷爷种了,到孙子辈才可以受益。如今树的种植者不可考,树的合法受益者也不可考了。但是我感谢那个爷爷种植了,幸亏他的孙子也没有想砍了它。他孙子的孙子也还是留下了它。让这两个年轻人可以看到一千多年前的生命,成了这片土地最大的财富,成了这片土地千百年不间断唯一的见证。

房思建看着眼前这棵巨树,不由得想起苏轼的《凌虚台记》里的句子,高声朗诵起来:“夫台犹不足恃以长久,而况于人事之得丧,忽往而忽来者欤!而或者欲以夸世而自足,则过矣。盖世有足恃者,而不在乎台之存亡也。”楼诗雨笑道:哎,一棵树引得你大发感慨!凌虚台不足以存世,银杏树也未必可以存世,我们的房子也不会存世,我们终究也有一天,终究还是会灰飞烟灭的,没有什么可以存世!只不过存世时间长久和短暂而已。有朝闻道夕死可矣,有夏虫不可以语冰,时间长短意义大小有时候也不成正比。

房思建又继续对楼诗雨说:“想想现在很多的面子工程、形象工程,花了多少不该花的钱?就像拆了我们的房子,又花多少不该花的钱,而那些房子还不如这棵树,这树肯定会比我们的拆迁了的房子,甚至以后安置的新盖的房子,还要久远地存在这大地上,真是让人感慨!我们为什么不能建可以长久存在的房子,不能拥有一栋自己长久可以传世的小院子,可以为后世遮风避雨?!为什么世世代代老百姓这点愿望这么难实现!”有时候想想文章合为时而著,感慨也为景而发,发发感慨之后,房思建越来越清晰的感觉到,拆迁也是权宜之计,能不能寻求一个稍微长久之计呢?而这样的愿望梦想越来越强烈!但是也觉得失望和焦虑越严重,确实是难以实现的愿望和梦想!

但是可以代表本地形象的不过是千年前的一棵无意种植的树而已!而想想现在的那些形象工程,不要说千年之后,即便是百年之后还可以见到吗!?”房思建从车里拿出两根红色的祈福布条,字是之前写好的,攀爬一点,系在一个稍小的枝干上,迎风飘曳。见证着这两个年轻人美好的这个下午、预示着美好的未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