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海边的卡夫卡笔趣阁 > 5 章(第1页)

5 章(第1页)

,打破既成社会体制,完成了「成为最坚强十五岁少年」的成长过程。

至此,再次回顾《海边的卡夫卡》的主要内容,繁杂的叙事就变得清晰起来了。卡夫卡在潜意识中,借中田之手,为了反抗对猫的暴力,杀掉琼尼·沃克的过程,无疑是精神分析学中「自我以其自身的力量,战胜本我的原始欲望和超我的父权禁忌,从而获得自身的一致性」的隐喻。

但是,这本村上春树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却并没有得到日本左翼文学评论家们的承认,其中最为知名的评论著作,便是小森阳一的《村上春树论:精读〈海边的卡夫卡〉》。

小森阳一认为,少年卡夫卡在四岁时被母亲和姐姐抛弃,这个年龄正是获得语言能力,向周围的成年人发问「为什么?」的阶段。但是,对于少年卡夫卡来说最残忍的一件事,便是能够解答「为什么」的人——他的母亲——离他而去。卡夫卡失去了通过成人发出的声音去聆听语言建构的机会。

于是,「被母亲抛弃」成为一个深重的精神创伤,反复在少年卡夫卡头脑中盘旋,闪回并威胁到其存在本身。这种创伤使少年卡夫卡失去了建立自我意识的机会。在某种意义上,卡夫卡少年已经处于向自我意识并不存在的幼年期无限度退行的状态。

于是,《海边的卡夫卡》向读者灌输了这样一种逻辑:在婴幼儿时期,如果受到了深重的精神创伤,即使触犯了人类社会长期以来形成的禁忌,那也是「毫无办法的无奈之举」。

由此推而广之,小森阳一解读出《海边的卡夫卡》所要传达的内核:受到了911等一系列精神打击的诸国国民,发动战争,触犯禁忌,也是无可奈何之举。《海边的卡夫卡》使沉浸于二战之后深陷低落和自我怀疑情绪之中的日本国民得到慰藉,使其不再追溯日本现代社会的根源性问题,仅以「无可奈何」为托词,效仿中田这一人物,选择遗忘。

小森阳一的政治性解读无疑是尖锐而富有创造性的,但作为文学评论,这本《精读》无疑也存在主观臆断与缺乏逻辑的种种问题。作为文学作品的《海边的卡夫卡》,因其无比畅销的所谓「原罪」,成为了各种政治立场的评论家们争论不休的战场,这或许就是文学所不能承受之重吧。

我对这本书的推荐,就到这里了。

以上我讲述的内容基于2007年7月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海边的卡夫卡》。2014年上译也再版了这本书的精装版。

希望我的推荐能帮助你读懂这本书。文字版笔记和有关小森阳一评论的更详细的解读,我会更新在自己的知乎专栏「紫花地丁」里。

愿每本好书都带你上一个小台阶。

如何解读《海边的卡夫卡》这部小说?-盐选推荐的回答-知乎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