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见到了达西先生的姨妈凯瑟琳夫人,这位贵妇人邀请伊丽莎白来家中做客。在凯瑟琳夫人家里,伊丽莎白遇到了前来度假的达西先生。久未见面,伊丽莎白依然在聚会中保持着自己率真聪慧的风格。达西先生无法控制自己的爱慕,他选择向伊丽莎白求婚,表示自己愿意不计较门第悬殊,娶她为妻。但是,这样傲慢的态度,加上之前对达西越来越深的偏见,让伊丽莎白不但没有答应这场求婚,还和达西先生发生了激烈的争吵。
也是因为这样的拒绝与争吵,让达西先生看到骄傲自负带来的恶果,他带着痛苦离开了,临走前留下一封解释的长信。在这封信中,他承认自己促成了宾利先生的不辞而别,原因是他不满伊丽莎白家人的轻浮和庸俗,并认为简并非真心;而维克汉姆说的一切都是谎言,其实是他骄奢淫逸,挥霍完了那笔财产,又企图勾引达西的妹妹一起私奔。看完信的伊丽莎白又震惊又懊悔,她知道是自己错怪了达西先生,她为自己曾经的偏见而内疚,又为自己家人的行为羞愧,也开始重新审视达西先生。
第二年夏天,伊丽莎白随舅舅舅妈来到达西的庄园。在美丽的庄园里,再次相遇,伊丽莎白发现,达西先生态度有了很大转变,他变得彬彬有礼,陪同她和舅舅舅妈一起散步闲谈。当地人以及管家对达西先生的尊敬赞美,以及他对妹妹的爱护有加,让伊丽莎白的成见渐渐消退。这时,伊丽莎白接到家信,妹妹莉迪亚和负债累累的维克汉姆私奔了。家丑再次变本加厉的来临,伊丽莎白又急又羞愧难当。这时,达西先生放下面子与过往,为了自己爱的人,默默地帮伊丽莎白家解决了难题,他帮维克汉姆还清了债务,并出钱让他和莉迪亚完婚,还让宾利与简重归于好。小说的最后,当然是达西不顾亲友的阻挠,伊丽莎白接受了达西先生第二次诚恳的求婚,两个人终于走到了一起。
故事就是这样,真正让我们在读书时觉得过瘾和愿意反复研读回味的,应该是伊丽莎白和达西先生的几次交锋,唇枪舌剑,颇有狭路相逢的感觉。也是书中这一次次的「辩论」,有言语上的,有书信中的,让男女主人公的情感有了起承转合,也让我们一点点深入到两个人的内心与他们优雅的爱情之中。
我觉得达西先生与伊丽莎白的爱情是优雅的,这要托十九世纪英国在礼节与细节上颇为斤斤计较的福,但是最终还是因为爱情中两个自尊自爱善良的灵魂。在很多人因为生计名誉地位财产而去选择衡量婚姻的环境里,奥斯汀毫不留情地向我们描述了周遭的众人是多么尴尬与迫切,丑态百出,斯文扫地。尤其是班纳特太太,「她是个智力贫乏,不学无术,喜怒无常的女人,只要碰到不称心的事,她就自以为神经衰弱。她生平的大事就是嫁女儿;她生平的安慰就是访友拜客和打听新闻。」这应该是当时比较常见的一类女性的代表。因此,像伊丽莎白和达西先生这样理智呵护爱情的相处模式,成为一种异类,也就显得格外节制与优雅。
为何伊丽莎白可以坚守住这份美好呢,我们不如来研习一下这位超前女性的养成路径。
首先,她是一个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女子。从伊丽莎白与达西先生的言语交锋中,思路清晰,咄咄逼人,我们可以推断,这样有头脑的女孩儿一定是读过书爱思考的。凯瑟琳夫人也评价过伊丽莎白的琴技,说听得出来,她弹钢琴并没有经过很刻苦地练习,但是还算有天赋。认真阅读过的书,好好感受过的音乐,不见得一定会成为一个人加官晋爵的阶梯,却一定会化作她独特迷人无可替代的气质。
其次,她可以勇敢而又谨慎地坚持自我。勇敢与谨慎,听起来是矛盾的一对词,却互相牵制,伊丽莎白就是那么准确地找到了那个制衡点,控制着它们的此消彼长。伊丽莎白刚刚好地活泼又稳重,不在任何一次与达西先生的辩论中示弱,也不会在权贵面前唯唯诺诺,不趋炎附势的态度表明了她的质朴可爱。她又不会固执己见,当意识到自己的偏见深深误解了达西先生后,会自责与自省,甚至可以客观去思考自己的原生家庭的缺憾,换位思考地体谅达西对母亲与妹妹的抗拒。我们总爱提起的那个「自我」啊,有时太过懦弱,以至于想要的总是得不到,有时又太过强大,让我们「一叶障目」错失真相,这种分寸感,真是要和伊丽莎白多多学习。
最后,伊丽莎白这样对自己的美不自知的感觉,真是很迷人。姐姐简是个大美人,这是所有人都经常提起的,但是很明显,在这样的赞美中长大,简有点被这种「美」绑架了,也就缺少了一份生动果敢。难怪现在的育儿专家都会提醒我们,不要称赞一个孩子漂亮可爱,要称赞她的行为。我的一个造型师朋友说过,一般大美女表情都木讷。伊丽莎白作为这样的美女的妹妹,一定是被藏在了光晕之下,却反而有了可以自由奔放的空间。姐姐去宾利先生家赴约,因为淋雨得了重感冒,卧床不起,放心不下的伊丽莎白竟然步行前往去看姐姐。不坐马车,踩着一路泥泞,独自行走三英里,这在当时的太太小姐来看,不可思议,甚至有失体统。宾利家的小姐们当着宾利先生、达西先生的面奚落嘲笑伊丽莎白,说「她的确像个疯子……头发给弄得那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