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公考预测卷有必要做吗 > 2 章(第1页)

2 章(第1页)

C,一会说要统筹考虑D,他到底想让你做啥?

情景2:领导b把你叫到办公室:「小李啊你看这个材料,是吧,挺好的吧,哎这个点也不错,你看,要么把省里那个文引用到这里,还有啊把第三段再简单一点……」领导b比较话多,一件事翻来覆去说三遍,他到底想让你做啥?这文件到底怎么改才能满意?

情景3:你负责按照规定审查建筑方案,来了个建筑商,给你递交了一大堆材料。这些材料,按照我们的规章制度,哪些是确实需要提交的?哪些不要?哪些还要改?如何改?有的废话可能不用说?有的东西写得太碎会让人看不明白?你能不能结合规章要求,快速辨明,并且给出解决方案?

情景4:上访大妈跟你反映:「小李啊我今天在那个工地门口,那个车过去吓到我了,我鸡蛋都摔了!没有鸡蛋我女儿就长不高!长不高就嫁不出去!嫁不出去就没对象!没对象他们就闹事上访!你们上班就得难受,经济也发展不起来!……」大妈扯了这么一大堆,她到底想说啥?她到底目的是想干啥?她是想让你帮忙嫁女儿吗?她是看上你了吗?

上面四个情景,是公务员工作中常常会面对的,看到没有?十分繁杂!你要迅速从各种花花绿绿的材料里面、爆炸的信息之中,别管是领导讲的,服务对象说的,还是大妈讲的,提取出来他们到底是想表达什么意思。这里面就包含了对无关信息的删除,对修饰性信息的舍弃以及对核心要点的挖掘。同时,根据你手头有的材料、政策,给出最有效的解决方案!

所以你要干什么?第一个是信息提取!能不能在无关信息中找有用的?能不能用简单的语言把有用信息说明白?有的信息可能有用,但说得乱,说得碎。那么哪个词是无关词?哪个词是修饰词?哪个词是真正的重点?第二个是问题解决,这里的解决还是立足于政策工具之上。

这个时候我们再来看公考的题目,思考一下题目和上面场景的关联:

行测的语文题,不正是跟你说一段报纸上、新闻上摘抄的话,让你找中心思想,或者问你某句话到底什么意思、想表达什么吗?和让你去判断领会各种领导、大妈讲话的重点有什么区别?

行测里的逻辑题,很多不是给你一个定义,让你看看下面哪个符合这个定义吗?这和建筑商把材料递交给你,让你根据你手头的政策法规,判断他材料齐不齐,下一步怎么做,难道不是一回事?

行测里的资料分析,难道不是考察你从复杂的信息之中,找到对你有用的数据的能力?以及根据有限数据去做定量或定性判断的能力?

申论有的问你材料几反映了什么,材料中讲的xxxx是指的什么,不正是考你从复杂的领导讲话、文字材料等等之中,提取重点的能力?

申论中让你针对材料几反映的问题给出建议,这不是在考你领导或者大妈说了一大堆之后,提取完重点,怎么给他解决?

面试中给你一个社会现象,问你怎么看、怎么理解,不也是在考你如何找到这一堆复杂的现象里,问题是什么?怎么解决?

上面列举的情况,已经涵盖公考80%以上的题目了。至于数学、常识什么的,你自己去查查,一共才几分啊?

因此,我会说,公考题再变,考的都是分析问题,把乱糟糟材料理顺结构,抓住重点的能力;以及,给出对策的能力。

绝大多数题目,是以这个能力为基础。

考官给你创设千万种情境、千万种社会现状,需要你做的却只有这一件事。

不被繁杂的背景情况所束缚,专注解决问题,才是一个公务员工作时需要做到的事。

没这个能力,你看到的题目是一堆乱草。你的学习是把这些草尽可能细分为很多很多的种类,越细越好,然后按照辅导书生搬硬套的一大堆方法,各个击破。

有这个能力,你看到的题目都是化简之后的树状图,根据题目问的什么,挑出有用的,就可以了。你看到的是一套化简后的试卷。

这样一切就对起来了,公务员考试并不是什么都扯,考官并没有偏题,你们都误解他们了。人家考的就是你将来工作要用的能力。

在想清楚了这一点之后,你甚至能够预测公考的出题方式。我拿到一个新闻,我就可以去思考,这个新闻如果放在公考,可以怎么出题?在具备这种思考能力后,你的复习就可以贯穿在你的日常生活之中。

比如,晚上看看新闻联播,就可以思考一下哪些东西能拿来出题,怎么回答,这才是所谓积累的真正含义,而不是让你把新闻上那些领导讲话都背下来。

用这种方法预测公考题目,比相信那些押题的辅导班靠谱多了,你并不知道那些押题是从哪里编的,但新闻联播的内容来路清楚。

举个例子,比如「近期有人冒充国务院领导行骗。国务院参事室已经报警。」这个新闻。

part1先来看一下这篇新闻,下面是原文:

大家有没有听过「上官凤笠」这个名字?国务院参事室最近可是注意到了这个人,还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