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几何选择题带答案简单 > 2 章(第1页)

2 章(第1页)

四个答案的微小差别之中进行分析,而这个「差别」或为全题核心所在。

多项选择题有什么好的解题策略?

高考是「考生-命题人-阅卷人」的一场三方博弈,这其中的每方玩家都有自己必须遵守的规则,都有自己要完成的KPI指标,谁也不能坟头蹦迪,左右横跳。

而对于命题组的老师来说,评价一份高考试卷的质量高不高,其实是有很多度量指标的。

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指标,叫做试卷的「区分度」。

如果大家未来进入大学修读教育学专业,你很有可能在自己的必修课表里见到一门叫做《教育评价学》或《教育统计与测量》的课,有些学校还直接把这门课叫做《考试学》,不严格地说,这门学科就是教你如何命制一套科学试卷来检测学生的学习质量,在这门课上,所有的传统理论都会告诉你,衡量一张试卷的科学性有4个评价指标,分别是:难度、信度、效度和区分度。

难度最容易理解,说的是一张试卷的难易程度,它最常用的评价指标就是老师嘴里常说的「难度系数」;

信度讲的是一张试卷考查效果的稳定程度,通俗来讲就是你用同一个知识点考同一个学生很多次,看看他的最终得分是否稳定;

效度讲的是你测试的内容和学生学习内容时间是否有强相关性,很多同学读了大学之后感觉老师课堂上讲完整数的加减运算,考试就考拉贝收敛判别,所考非所学,这就属于试卷效度层面的衡量;

区分度是这些指标中最重要的一个,讲的是你的这份试卷应该做到让对知识掌握熟练的同学得高分,对知识半懂不懂的学生得低分,完全没学的同学不得分。特别是在有筛选性质的考试里,试卷的区分度就显得尤为重要,而高考,其实就正是一场需要区分度的考试。

另外多说一句,上述四项评价指标并不是相互独立的。

比如我们都知道题目的难度和区分度绝对有关,特别简单的题目大家都会做对,例如高考的前两道选择题,往往就是复数和集合的运算;但有些题目特别难,大部分同学都很难做对,比如压轴的导数和解析几何大题——这些难度条两端的题目都很难有区分度,因此在试卷中真正能体现区分度的,其实是中档题目的设计。

这就回到了我们的试卷布局:如果选择题的前半段太简单,大题又往往会太难,真正能够反映试卷区分度的题目在哪里,我想各位同学都能发现:要么是填空题,要么是中高难度的选择题。

而想要提升一张试卷的区分度,最简单的一个方法就是将每道题目得分的取值范围变得更大。

比如一道小题如果只有1个空,对了5分,错了0分,那只能做一半的学生,它有点会,但不完全会,如果只看最终答案就是0分,相当于把他和那些「完全不会的同学」一起误杀了,区分度太低。

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办法就是把填空题从每题1空,增加为每题2空——这就是大家看到2021年全国新高考1卷16题采用的方法:

那对于选择题,更直接的办法就是变单选为多选,这样原来只有0分或5分的题目,中间多出了一个3分段;

考虑到这4道选择题恰好位于中高难度区间,所以改单选为多选,可以极大帮助命题组老师优化「试卷区分度」这条核心KPI指标。

如果你理解命题组的一项考核指标是要追求试卷区分度,那么多项选择题的正确选项个数,要么是2个,要么是3个。

因为多选题明确告诉了你有不止一个正确选项,我唯一需要解释的是:为什么多选题不可能有4个选项。

因为一旦有4个正确选项,随便蒙任何一个选项,都能至少得3分;而众所周知没有任何一个学生在考场上会把选择题空着不写的,所以这道题就只有3分和5分两个可能了。

原来单选题还是0分和5分,你现在直接给所有学生发了个3分的阳光普照奖,这道题的区分度就完全没有了,命题组真的就不要KPI了吗?

实际上这个论断还能得到实证检验。

虽然高考数学刚刚出现多选题,样本数据太少,但是众所周知高考的物理试题一直都是多选:

我们统计了过去10年全国卷以及各个省份的300多道物理多选题,发现没有一道物理多选题是4个正确选项的。

在这个原则指导下,我们就能发现很多多选题的解答策略,比如最显而易见的几个是:

如果你已经判断出了两个错误选项,那么剩下的两个一定是对的。

如果有两个选项形式等价,即要么都对要么都错,那么你只用判断剩下的两个选项就可以:

情况1:如果剩下的两个选项都对,那之前的两个肯定都错了;

情况2:但剩下的两个选项里只要出现1个错误,那之前的两个肯定都对了:

这条策略没那么好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