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上初高中的时候,就有「百科小王子」的称号(让大家见笑了)。我想说的是,常识我确实没什么复习技巧,但是根据我的多考场实战经验,还是有一些小建议。
第一,注意时间投入,不建议大家花太大的精力去复习常识,因为费效比太低。常识部分考察面太广,任何一家机构的辅导资料都不可能包罗万象,也没人能预测到考场上会遇到哪方面的常识。所以这部分内容即使你花了大量的精力去复习,也有可能在考场上一个相关的知识点都遇不到。大家手机上应该都有各种刷题的App,每天抽出5-10分钟,刷10-20分钟常识题,然后将题目中遇到的知识点都熟练地记忆并掌握,每天最多半小时就可以了。但不能为了刷题而刷题,只要是自己刷过的题,题干和选项中涉及的知识点就一定要吃透弄懂。
第二,关于重点和最新趋势。近几年的常识考察中,明显加大了对新时代思想和党史、新中国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考察,这部分内容大家平时要多关注、多积累。此外,对于我国近些年取得一些最新科技成果,考察频率也较高,大家在平时要多关注这方面的新闻,注意积累。
4。3。4言语理解
第一,特别注意:不同省份之间,国考副省级和地市级试卷之间,关于这部分内容的考察点是有差异的。比如「逻辑填空」部分的「常用关联词」这个考察点,国考和部分省份几乎从来不涉及;「阅读理解」部分的「文章阅读」考察点,国考副省级必考,但是部分省考从来不考;还有「语句表达」部分,「病句辨析」、「标点使用」、「修辞手法」、「句法结构」等等考察点,国考和部分省考也几乎从来不涉及。这就告诉我们在复习的时候,一定要有的放矢。我的建议是,着手学习之前,第一步就是翻阅自己报考岗位的近几年真题,弄清楚哪些知识点必考、哪些不考、哪些可能考,出现的频率大小,然后根据自己备考的时间安排,合理地安排复习计划,避免浪费宝贵的时间和精力。
第二,一个误区:言语理解不是、或者说不仅仅是考察语感和阅读理解能力,实际上题目都是有章法的,即使语感或阅读理解能力较差,也完全可以根据做题技巧快速选出答案。在时间紧张的情况下,有些题目我们甚至不需要完整地读完题目、甚至不需要读懂题目说了什么,就可以选出正确答案。所以千万不要因为自己语感或阅读理解能力较差,就对这部分产生心理上的恐惧。这部分有很多技巧,比如首尾句、关键词、指代词、前后对应等等,就不再赘述,各种辅导机构的教材总结得都很完善,大家认真学习,多刷题多总结即可。
4。3。5判断推理
第一,关于「逻辑判断」——懂得取舍。判断推理第一部分「逻辑判断」,一般为10道题,主要分为「必然性推理」和「可能性推理」两部分,其中「必然性推理」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对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难度较大,很多小伙伴学起来比较吃力,也耗费时间。但是如果我们报考的是国考副省级岗位,或者部分省份省考,「必然性推理」却不是考试重点,一般10道题中只会考察2-3道题,而且几乎不涉及「智力推理」。但就是这2-3道题,很多小伙伴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复习,得不偿失。如果我们复习时间不够,或者考场上时间紧张,这2-3道「必然性推理」题是完全可以战略性放弃的。比如我在考场上,做到「逻辑判断」模块时,我都是先做「可能性推理」,后面有时间再做「必然性推理」。反之,如果我们报考的岗位是国考地市级岗位,那么「必然性推理」和「可能性推理」各占5道题,而且如果认真分析历年真题就会发现,国考地市级关于「必然性推理」的考察,只涉及5道「智力推理题」,那在复习「必然性推理」时,只需要将精力放在「智力推理」部分即可,其他部分完全可以不用看。
第二,关于「图形推理」——刷题并总结规律。熟练掌握所有的规律是基础,不能有遗漏。技巧一:「特征图形」,看到一道图形推理题,并不是漫无目的地把学过的规律挨个往上套,太浪费时间。首先要把握图形的整体特征,或寻找其中某一个具有明显不同特征的图形,根据图形特征去缩小规律范围,快速解题。比如题目中的图形都具有明显的线段露头,或者包含「日」字型的图形较多,就可以大胆尝试「一笔画」;比如题目中图形均由汉字组成,那就分析笔画数、封闭开放、间架结构等,其他规律就可以先不考虑;比如题目中的图形都有直线和曲线,那就先分析直线数和曲线数,等等。这样的规律很多,各种教材上都有总结,大家要注意在做题中去总结。技巧二:规律套用的顺序,有时候一道题可能需要验证好几种规律,这些规律按照什么顺序去验证是有顺序的,不是乱来,这个顺序就要在刷题的过程不断总结,形成自己的一套模式和习惯。关于图形推理,我的经验是:刷题-总结。一开始,图形推理也是我的薄弱环节,始终难有提高,但是我通过不断地刷题,并反复总结,最终摸索出了一套自己的答题模式,突破了图形推理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