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傲慢与偏见为什么是名著 > 4 章(第1页)

4 章(第1页)

蓬乱,那么邋遢!……还有她的衬裙……那上面糊了有足足六英寸泥……泥土盖没了踝骨,而且是孤孤单单一个人。」小姐们问两位先生的看法,没有想到,宾利先生说在他看来,伊丽莎白走进屋来那种「神情风度很不错」,「并没有看到她肮脏的衬裙」。达西先生的回答更令小姐们心怀愤恨,达西说这完全没有影响伊丽莎白的形象,「她跑过了这趟路以后,那双眼睛更加明亮了。」难怪作家亦舒说「美而不自知,对美人是一种保护」。我想,得到保护的,是真实的情感与一往无前的力量。

当然,伊丽莎白的善良、善解人意、乐观都是毋庸置疑的,也是一个好姑娘必不可少的好品质,但是刚刚说的知书达理、有感情有理智、真实生动,却是我眼中她最为动人可贵的地方。

我一直相信,最好的爱情是棋逢对手。有一个词不知道大家听说过没有,叫「达西先生症候群」,意思就是,小说里的达西先生符合女人关于男人的一切幻想,每个女人都梦想遇到一个这样的男子。当伊丽莎白问起达西为何会爱上自己时,达西先生说「我爱你的脑子灵活」,还有「温柔体贴」。这一看就是简奥斯汀这样的文学女青年对于男神的最美好的臆想。一个家财万贯的英俊男子,会穿越一切视觉迷惑,不用眼睛和身体去思考,而是一个有思想的心灵爱上另一个有头脑的心灵。虽然美好到没朋友,但是有多少人是因为这样的爱情文本,开始了对于爱情的青春憧憬。如果由此而启蒙了对于爱的态度,真的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就算现实中没有达西先生,没有伊丽莎白,也起码可以知道,能够一起好好聊天,哪怕相互奉陪辩论个面红耳赤,最终发现三观合拍,对于一段长情的关系,是多么重要。

所以,虽然这是一部很有现实意义的小说,但是我最喜欢的,还是在《傲慢与偏见》中,女性意识的觉醒,她是从女性的角度,自觉地在表述对于婚姻和感情的态度,而达西先生,相对更像是站在被审美的层面,所以才会成为一代代女性最青睐的文学形象。

再说说小说中让人印象深刻的几个笔墨并不多的形象吧,特别是另外四对夫妇,分别对应了四种典型的婚姻关系。

第一对就是夏洛特和柯林斯。夏洛特是一个资质平平年龄不小还未成亲的女孩儿,看到柯林斯牧师向伊丽莎白求婚未果,马上用小心机让柯林斯注意到自己,并且迅速「闪婚」。夏洛特对伊丽莎白解释说「你知道我不是罗曼蒂克的人,我绝不是那样的人。我只希望有个舒舒服服的家。论柯林斯先生的性格、社会关系和身份地位,我觉得跟他结了婚,也能获得幸福。」他们才真正应对了小说开头那句「凡是有财产的单身汉,必定需要娶位太太。」柯林斯先生的目标从简到伊丽莎白到夏洛特,三天求婚两次,只要是位年龄家境相当的小姐,似乎都可以成为他的新娘,反正他的目标明确,就是要娶一位太太。虽然伊丽莎白一直对闺蜜的婚姻观念有芥蒂,见解颇不一致,但还是没有想到,夏洛特会「完全不顾高尚的情操,来屈就一些世俗的利益。」这对因为婚姻的物质属性而结合在一起的夫妻,在小说中得到了他们各自预期的收获。牧师有一位顺服周到的妻子,夏洛特有一座温馨的房子,她把房子布置得整洁又温馨,未来还会有一笔不错的财产从班纳特先生家继承。伊丽莎白也渐渐觉得,好朋友这个选择也不能说是错,只不过,和她心中的「幸福」两个字,还是隔着一江水。

第二对,是简和宾利先生。完美的一见钟情,美貌与财富两全其美,却因为朋友和家人劝说门不当户不对,宾利先生忽然离开,在同样煎熬的时间里,如果不是伊丽莎白和达西努力让他们重修旧好,可能两个人就会失之交臂。在整部小说中,这两个人物,让读者只想用一个「好」字来形容。就像「好好先生」,对谁都好,女孩儿长得也好,男人多金又随和,却都有些苍白无味,似乎他们已经好到懒得再去争取更好一点,好到无力去恨,无力去爱。

第三对,是维克汉姆和莉迪亚。也不用多说,这一对上演了龙卷风一样的闹剧,被欲望推动,无法自已的两个人,制造的麻烦倒是给了达西先生一个「表达」自己慷慨的机会。可是就算因为被救济解了燃眉之急,想要截获钱财的,也还是居无定所,认为自己为爱私奔的,却只得到对方很快的「情淡爱驰」。

前面说的这三对,包括伊丽莎白和达西,想一想也都算是「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性格喜好待人接物或者价值观,总有相似之处。其实还有一对夫妻,跳脱了这样的模式,就是班纳特先生和班纳特太太。班纳特先生是个颇有见解与才情的人,饱读诗书,因为年轻时贪恋美貌,娶了一位和自己毫无共同语言的漂亮女人。但是,班纳特先生并没有在很快失去热情甚至懊悔不已的婚姻里做什么出格的事情,而是学会自己保持闲情逸致,并拿妻子的无知愚蠢当作笑柄开心作乐。和太太不同,他在几个女儿中,最喜欢伊丽莎白,当柯林斯牧师道貌岸然又浮夸地在吹嘘自己的身家时,他会和伊丽莎白交换眼神,读懂彼此心里的笑意。在太太因为女儿拒绝了牧师的求婚气急败坏时,他会对伊丽莎白说,如果真的接受了这场求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