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不得不打消了,最后一丝趁乱占便宜的念头,开始让江夏、彭城、颖川、河内诸郡兵马撤回,只在当地留下了原本规模的边境守卫。
然后派人出使周、越,开始与两国盟好,各自约定,弭兵消战,让三州之地,再复和平。
至此,这场最初由静海国入侵,从而引发的越国内乱,最终演变为波及三州二十余郡,十万里疆土、数百万兵马的三国乱战,总算是落下了帷幕。
而随着三国盟好,雍、青、扬三州,三个最大的国家不动了,其它一些小国家,纵然想动,也有心无力。
所以长久的和平趋势,是个人都能够看得出来的。
而长沙国前几次恩科、科举,每次都选拔数百上千人,靠的是什么?
靠的是不断战乱,接连兼并土地的红利。
而如今战乱消弥,各国稳定,地方局势趋于平和。
那么在大和平的环境下,长沙国再想像原本那样,靠着战争开疆扩土,已然是不可能了。
因此如今长沙国的三郡十七府之地,这个疆域规模,应该会维持很长一段时间,可能达到十几几十年。
这种情况下,自然没必要大规模选拔官员了。
今后每年年末举行一次科举,选拔十几几十人,用以补充官员缺额,将变成
如此一来。
错过了这次恩科,错过了这最后一道快车,今后再想要做官,那就得和上万人竞争,那十几、几十个名额了。
这种竞争的激烈程度,和如今上万人竞争八百个名额,那难度能一样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因此在想通了这点之后,凡是有点长远眼光的读书人,都开始朝着长沙城蜂拥而来。
长沙立国后的最后一波红利,没有人想要错过。
因为此次错过,今后可能就真的再难拥有,再也做不了官了。
在这种大趋势下,长沙城在大王婚礼结束后,喜庆过后,在大量士子涌来的情况下,又开始了纷纷扰扰,城市喧嚣。
而在这氛围下,长沙国的声势,再度被推上了云巅。
议政殿。
陆渊此时正在接见着自己的左相崔长青。
“大王,此次科举,共有两万一千人报名。据统计,这些人内,宁海国士子有四千人,南海国士子有六千人。
我国内,原洞庭郡籍的士子有三千人,原江北襄阳郡籍的士子两千三百人,汉中郡籍的士子四千四百人,西川郡籍的士子五百人。
如此三国士子相加,有两万余人。
此般盛况,便连周、梁、越三国,也少有闻之,天下极盛矣。”
崔长青汇报着科举的准备工作,待说道报名人数时,整个人都难以把持,兴奋的脸色通红。
一次科举两万人参加,这种盛况,周、梁、越三国,都少有见到的。
因为三国科举,都是在各郡举行,基本上不可能将全国士人,集中在一城参加科举。
而这点长沙国却做到了,达成了一项领先成就。
可以想见。
等这次科举盛况传出去后,天下人对长沙国的印象,对长沙国实力的看重,必然会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