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他随随便便做了个实验,一不小心就青史留名。
这就是著名的杨氏双缝干涉实验。
实验其实很简单,只需要:如果牛顿说得对,光真的是粒子,就算它笔直地通过了第一扇门……也会因为自个儿太耿直,而撞上第二堵墙。
所以理论上来说,最后的屏幕上应该是一片漆黑。
可实际上呢?
最终在屏幕上出现的,却是明暗相间的条纹。
这就说明,光根本不是粒子,而是一种波!小杨小眼一眯,不得了!这不正是支持波动派的证据吗?
果然,实验结果一出,铁证如山,打得微粒派猝不及防,波动派就此崛起。
后来大家都知道,麦克斯韦预言了光是一种电磁波,赫兹又用实验证明了这事儿,微粒派这下算是心服口服了。
是不是看上去,光是一种波这件事,已经板上钉钉、毋庸置疑了?
第三阶段:波粒统—关于光的本质之争,并没有就此完结,托马斯·杨肯定想不到,又过了百来年,自己这个杨少侠的名头快要顶不起了。
针对波动说,有几个大爷,站出来表示不服。
这下,不仅解释了光的本质,还搞出了一个令物理学界震三震的新学说——量子论。
具体怎么一回事呢?
咱们把镜头往前推一推。
话说当年,赫兹除了验证了电磁波之外,还瞄到了一个神奇的现象。
这种见光跑的现象,就是光电效应。
补充一点,准确来说,赫兹做实验的时候,还没有发现电子。
他只是看到金属板被光照了以后,会带正电。
这个现象迅速霸占了头条,科学家们扎堆来凑热闹,但是大家很快发现,经典物理在这里根本说不通!根据经典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