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和其他小朋友有所冲突而极端愤怒,用转移注意力的方式改善其情绪在很多时候是可行的。
然而「专注」是一个持续的认知活动,一旦转移注意力,往往就意味着被迫中断。
这种被动中断,对于专注力的保持与培养是很有害的,好好的事情做到一半被打断,人是很容易不爽的——它会直接影响一个孩子对注意力的保持能力,从干扰中恢复专注的能力,以及在专注过程中是否有积极的主观体验。
如何提高孩子的专注力?-知乎第3页共8页可能知道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甚至知道「海马体」这个对记忆来说举足轻重的脑组织。
而工作记忆,指的是人在进行高级的认知活动中,所调用的记忆模块——我们可以简单地把它理解成我们平时使用电脑时候的「桌面」,我们可以在上面同时开几个服务于当前工作的软件和窗口,然后开始投入地干工作。
可是有的人的电脑好一点,同时开十几个软件也不卡,连着开三个月不用重启,有的人的电脑次一点,开三个网页鼠标就不动了,还随时可能因为硬件过热直接当机——这就是工作记忆的差异。
而一个人的工作记忆从容量到耐力都不行,专注力也必然会受波及。
我们的孩子看似在做无足轻重的事儿:玩玩玩具,翻翻书,做些小小的涂鸦,好像就算干扰干扰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但请您记住,他们看似轻松写意开开心心,可是放到更宏观的角度,这些貌似不值一提的小事,恰恰有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本质。
如果我们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专注屡受干扰,没什么摩拳擦掌的机会,他们会面对哪些挑战呢?
《生物钟优势》(TheBodyClockAdvantage)的作者马修·艾德伦博士(Dr。MatthewEdlund,M。D。)认为,在专注进程中频繁被干扰,会有一些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
学习能力受阻。
在干扰消失的一瞬间,人不可能立刻恢复到满负荷运转的认知状态。
干扰持续的时间可能很短,但是人因为干扰付出的认知成本会很高。
干扰让专注水平跳崖一样如何提高孩子的专注力?-知乎第4页共8页力。
同样是学习一个小时,如果有一分钟的干扰,可能就要多付出超过10分钟的时间成本。
干扰的负面影响并不取决于干扰的持续时间,而是取决于从其中恢复到专注状态的时间。
因为缺乏短期专注的能力,而缺乏长期坚持的能力。
玩积木、下象棋、讲故事,这些都是短期专注。
但人的绝大多数长期成就都离不开长期专注——比如写一本书、运营一家企业、抚养一个孩子。
对于一些我们在乎的人和事,我们是要保持长期的联结与关注的,而如果在一个短期任务中我们都难以抗干扰,更遑论在长期任务中做到不忘初心了。
缺少高峰体验的机会。
我们都体验过某种类别的高峰体验——可能通过体育活动,可能通过电子游戏,可能通过上台表演。
我们不会在边骑自行车边唱歌的同时有高峰体验,因为高峰体验通常都需要有足够高度的认知活动来为其提供平台。
而专注力就是高认知活动的重要燃料。
缺乏专注,会直接导致高峰体验在生活中成为更难得的奢侈品。
成瘾与物质依赖风险增加。
「来吃点」「亲一口」「更好玩的玩具」都可能成为家长重新定向孩子专注力的目标。
不可否认的是,这些干扰的刺激通常都挺强烈——这让我们的孩子面对有吸引力的干扰往往更加缺乏抵抗力,不能把手头的事情坚持做完。
孩子小的时候,这些干扰是无伤大雅的零食与玩具,但在青春期过后,这些刺激也许就不那么喜闻乐见了:电子游戏,高糖饮料,色情视频。
如何提高孩子的专注力?-知乎第5页共8页最基本的,当孩子在专注地进行一个认知活动时,不要轻易打扰他,这不仅仅是养育的技巧,更是对孩子的尊重。
你打麻将打到兴头的时候,老婆来电话,你也是不想接的;你跟闺蜜聊得开心的时候,老板催你回公司加班,你也会不爽的;就算你在地铁上刷朋友圈,有个人过来让你扫他的二维码,你也很不耐烦……我们的孩子亦是同理。
我们应该把「做什么」的选择权与主动权还给孩子,更不应当剥夺他享受当下的难得机会。
你可以尝试加入他,而不是打断他。
有些干扰的初衷其实非常美好,比如家长情之所至的深情一吻。
但比起这些,你不妨尝试融入孩子的专注场合,甚至成为他攻克目前难题的重要帮手。
很多家长与孩子的互动局限在「我为孩子做些事情」,而没有延展到「我与孩子一起做些事情」——前者其实很容易变成没必要的打扰,而后者,在不影响孩子专注力的同时,还很有可能进一步提升你们的亲子关系。
给孩子一个用于专注的无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