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萧凡大明 > 第五十三章 春耕新稻种(第1页)

第五十三章 春耕新稻种(第1页)

大同府内。朱标已经在这里呆了足足有一个多月了。原本朱元璋派他前来大同府时,朱标虽说毫不犹豫便领命出发了,但心中更多的只是好奇而已。他与朱桂之前相处的时间并不长,因此对于他这位十三弟,了解也并不算多。虽然朱桂此前表现出来的能力让他大为惊叹,但心中也并未引起太多的重视,更多的是抱着安抚朱桂的念头而来,也存了几分和朱桂好好沟通的心思。尽管朱元璋令他好好看一看大同府的变化,但朱标也没怎么放在心上。可朱标现在发现,自己实在是大错特错了!当初刚到大同府时,路上所见到的百姓们安居乐业、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已经让朱标心中大为震撼。后来朱桂和他沟通说的那些办法,还有城内商贸的繁华,更是让朱标直呼大开眼界。现在一个多月过去了,朱标也没有任何想要返回京城的意思。他整天拉着朱桂在大同府四处闲逛,体察这里的民情。朱桂要是忙着有事,朱标就自己带着几名侍卫,城内城外到处晃悠,反正大同府的整体治安情况还是非常好的,也不用担心遇到什么危险。“殿下,您瞧,这里的商人似乎又多了一些。”这日,朱标又带着侍卫们来到城北坊市中的市场内,四下打量。“嗯,确实人数不少。”朱标点了点头,自从他将改革驿站、征收商税这两项建议飞鸽传书给朱元璋以后,他就开始重点关注起大同府的商业来。以朱标对于自家老爷子的了解,朱元璋肯定会同意这两个建议,而且会立即推行下去。果不其然,他很快就得到消息,朱元璋杀了许多朝中贪赃枉法的官员,强行推动了这两项政令。尽管征收商税主要是先从江浙两地开始,但其他地方也已经逐渐开始,大同府自然也不例外。“看起来,征收商税对商人们似乎也并没有太大的影响嘛。”朱桂喃喃自语道,大同府已经颁发了要征收商税的命令,但市场上的商人数量并未有所减少,反而倒是行商越来越多了。他这几日分别查访了城内所有的商贸市场,市面上的货物变多了,摆摊设店的商人也在不断增加,行人们纷纷驻足选购自己想要的货物,一片繁荣兴旺的景象。这也让朱标心中松了一口气,心情也随之舒缓了不少。他原先一直担忧,一旦开征商税,商人们会纷纷离去,或是减少货物发卖,那样的话,大同府才刚刚兴盛起来的商业,可就要被拦腰斩断了。不过从眼下的情况来看,倒是还好,甚至可以说是相当不错。朱标心满意足的看着眼前这一幕繁华盛景,心中十分高兴。他这位十三弟的本领,看起来似乎比他这位太子还要强多了……朱标不是个嫉贤妒能的性子,相反,他更希望自己的兄弟们个个都有本事,都是大能之才,如此才能让大明朝越来越兴盛。看到朱桂如此有能耐,他心中是非常开心的。“走,咱们再去城外看看。”朱标带着侍卫们,又往大同城外走去。春耕已经快要结束了,朱标心中始终想着那种据说能够亩产三十石的粮食,有些不太放心。大明国策是重农抑商,对农业十分重视,平时百姓们能够操持田地产出三四石粮食,就已经算是相当不错了。“听说农户们都已经把那新的稻种种下去了?”朱标问道,他此前专门派了侍卫去盯着这件事,反而朱桂自己倒是不怎么上心。朱标曾为此事专门问过他,朱桂很无所谓的说了一句:“百姓们总是小心谨慎的,虽然他们都很信任我,但是种田是一件大事,关系到他们一整年全家的生计,再怎么小心也不为过。”“第一年肯定会有百姓没有种新稻种,这很正常,只要等到其他人的田地亩产出来,百姓们自然就明白了。”“到时候,谁不让他们种新的粮种,谁就是他们的敌人了。”而且朱桂笑的很开心,“王府上的商队也赚了不少钱,就算是大同府的百姓们全都不种新稻种,我也完全补贴得起。”朱标被他这番话给彻底惊到了。好家伙,十三弟你到底赚了多少钱……不过朱标身为太子,钱多钱少对于他而言也就是个数字罢了,所以也没放在心上。“是的,殿下,我们亲自在城外查访了许多村庄,几乎家家地里都种上了代王殿下发下去的新稻种。”朱标点了点头,如此看来,十三弟也确实不用担心,大同府这里的百姓们,还是非常信任他的。“你们说,这新稻种,真的能达到亩产三十石吗?”朱标一行人来到城外农田旁边,他俯下身子,认真的打量着刚种下去的稻种,神情严肃。侍卫们互相对视了几眼,他们是亲眼看着农户们将这些稻种种下去的,代王府上也派出了许多管事,在各处田地里指导农户们该如何播种才会长得更好。但是,侍卫们内心也并不认为这新稻种真的能达到亩产三十石,这个数字实在太惊人了,他们虽然亲眼目睹了大同府的各种变化,也见识到了代王殿下的能力与本事,但还是对此难以置信。“殿下,我等认为三十石或许是夸张了些,但既然代王殿下这样说了,那肯定是会超过三四石的。”朱标并不是那种丝毫不懂农业之术的傻瓜皇子,从小朱元璋就一直教育他,要善待百姓,要经常下到民间去观察百姓民生。而且大明十分重视农业,对粮食的关注度极高。因此朱标心中很清楚,正常农田,能有三四石收成就可以称之为上田了,这种上田,一般农户根本就轮不上耕种,更多的还是些亩产一两石的中田,甚至是劣田。假如朱桂研发出的这种新稻种,真的可以达到亩产三十石的话,只要不出现意外,大同府这里,将来极有可能会成为大明的重要粮食来源地,朝廷也会给予这里更多的关注。朱标曾经担忧的问过朱桂,若是被敌国偷去了这新粮种怎么办?朱桂哈哈一笑,表示他这些粮种发放下去,都有着严格的记录,而且后续经常会追踪稻种的生长情况,无需担心此事。最后朱桂还神秘的笑了一下,低声说道:“就算有人偷去这些稻种也没事,这稻种是不能留种的,来年再种,必须从代王府这里领种子或是秧苗,想要靠私下留的种子,第二年只会颗粒无收。”朱标当时的表情,仿佛被人重重打了一拳,过了好一会儿,他才感叹道:“十三弟,你这样做,会不会有点太狠了……”朱桂乐了,他反问了一句,“都偷粮种了,难道还能轻饶了这些人?”朱标也就不说话了。在他心中,大明的子民比较重要,至于其他敌国的百姓如何,那他就不在意了。朱标站起身来,四下打量,他看到道路两旁来来往往的人群,脸色红润,身上也都穿的很暖和,显然生活条件都还不错,至少能吃饱穿暖。“我这位十三弟呐,可真是有了不得的本事!实在是太厉害了!”“这大同府,被他治理的简直就是大明的楷模,是百姓们的福地啊!”……此时距离过年已经过去了两个多月,春风渐吹。朱桂正在忙着办一件大事。他准备在大同府内,开设学府!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